第三節 遺產(2)-《宋恥》
第(1/3)頁
吞并九軍州,是有嚴重的文化差異的。大平原實行的是軍事化的編戶齊民,九軍州則是野蠻滋長的邊地文化,大宋朝廷將流民流放到這里后,基本上是不管不顧的。經濟上的價值都是第二位,只要九軍州能幫大宋朝廷招募到強大的東洲戰士,大宋朝廷并不在乎這里又沒有經濟價值,至于建設這里的愿望,他們遠沒有李靖強烈,至少李靖是將大平原當做他的中原進行打造的。
所以九軍州雖然也有貶官組成的地方官府機構,但管理十分粗放,大量當地土豪把持著權力,司法、行政都十分混亂和腐敗,這些都需要進行整頓,而整頓則會出現爭斗。此時宋國國使的身份,讓晏青更容易幫李靖安撫這里。
李靖很快就出征了,但晏青并沒有在九軍州浪費太多力氣。他只是跟幾個特別強勢的當地豪族進行了溝通,表達了大宋朝廷放棄這里和希望他們歸順漢王的態度,同時對他們進行了一些承諾之后,晏青就回到了漢海都護府。
這座城池,現在已經是漢海地區最大的城市。都護城里的人口,就有將近十萬,商賈云集,商船輻輳。但這里的商業卻不太活躍,各行各業都把持在一個個豪族手里。來自瑪雅地區的折氏家族,來自金溪嶺地區的宋氏家族還有來自密河地區的李氏家族控制著商業。
對這些依靠特權經營的權貴產業晏青并不感興趣,他走訪了大量辛苦謀生的中小商人,從一些老商人口中得知,幾年前的都護城不是這樣的。這幾年生意越來越不好做了,以前這里只有一些中小商人,各行各業甚至都沒有行會,大家生意非常好做。自從折彥文開始進行編戶齊民,官府就開始重農抑商,中小商人的日子就不好過了。
除了個別大家族的商隊,現在中小商人很難離開自己的戶籍地,所以苦河雖然綿延數千里,但在河流上的商隊卻變少了。港口停靠的,更多是海外的海船。
晏青用了三個月時間,逆流而上,抵達了苦水中上游的五大湖地區,這里是大漢如今的北部邊地,五大湖地區是折氏家族建立的一座座軍塞,常年跟五大湖以北的生番作戰或者貿易;而苦水以西直到密河主要是宋氏家族建立的大片牧場;密河以西都是李氏家族的領地。三大家族控制著苦水中上游地區的邊塞。
這是動不了的,因為李氏如今還在幫助大漢抵擋來自哭山以西的十二都大軍;折氏則抵擋著歐洲白夷支持的大湖生番聯盟。宋氏控制著金溪嶺,他們開采的金礦,是大漢最大的財源。
大漢的基石,依然是苦水中下游的郡縣制州縣,編戶齊民政策,將這里的漢人和番人全都固定在了土地上。雖然限制了商業,可是農業和手工業卻沒有受到影響,最重要的是,編戶齊民讓大漢朝廷控制了所有人力。
這里的漢人編戶人口百萬出頭,番人則高達兩百萬,如果不是編戶制度,光靠三百萬人口,李靖怎么敢稱帝。三百萬人口,連一千五百萬人口的十二都零頭都不到。但三百萬人口,卻比十二都中任何一都的人口都更多。
當晏青從大湖區返回都護城的時候,新登基的大漢皇帝已經會師凱旋了。
誰都沒有意外,甚至連發動攻擊的燕國可能都不意外,因為這就是一場走走過場的戰斗,雙方都需要這樣一場廝殺,可誰都知道改變不了什么。
對燕國來說,不大張旗鼓的攻打大漢,這在政治上不正確,對大漢來說,不跟燕國堂堂一戰,建國似乎也不牢靠。
所以這場糊涂賬誰都沒用力,誰都無法用力。十二都地區翻越茫??奚胶茈y,大漢國同樣很難,因此雙方在哭山之中,幾乎都是圍繞一座座山城要塞,進行了武裝展示;最激烈的戰斗,實際上是在瑪雅地區。
第六都、第七都,兩都聯軍,不到一萬人,從漢海大道出擊,進攻東部漢國控制的瑪雅城和漢海港,在李靖親自統軍之下,大敗而歸。十二都沒能奪回漢海大道東部,漢國皇帝也沒能奪取漢海大道西部。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丰市|
贡觉县|
红桥区|
偏关县|
牟定县|
沁水县|
富民县|
瑞安市|
龙海市|
台南县|
厦门市|
个旧市|
唐海县|
蒙城县|
罗江县|
浦江县|
灵山县|
亚东县|
皮山县|
安西县|
新和县|
密云县|
育儿|
武城县|
翁源县|
资兴市|
湘阴县|
通江县|
甘洛县|
惠水县|
合山市|
兰考县|
镇赉县|
闽侯县|
二手房|
芦山县|
长兴县|
轮台县|
西藏|
灵川县|
饶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