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節(jié) 東洲變法(1)-《宋恥》
第(2/3)頁
李靖點點頭:“不知岳父以為,朝廷東藩孰強孰弱?”
折彥文道:“東藩強而朝廷大,勝負(fù)難料。”
李靖又問:“那岳父以為,朝廷、東藩相爭,小胥該幫哪方?”
折彥文笑著搖了搖頭:“大王幫誰都不影響大局!”
李靖卻不這么想:“我東洲十萬鐵騎,足以左右勝負(fù)手。怎么說不影響大局?”
折彥文嘆道:“大王太高估自己,太低估朝廷和東藩了。朝廷兵雖弱,可山河萬里,關(guān)山險阻,不是那么容易強取的。以燕王之勢烈,尚且不敢輕渡江南。燕王起兵三十載,卻始終沒有領(lǐng)兵向南,莫非大王以為比燕王更強?”
李靖當(dāng)然不敢跟自己老子比:“父王雄才偉略,小胥是萬萬不能比的。”
折彥文道:“再說東藩。大王所儀仗的,不過是東洲鐵騎。大王雖有東洲鐵騎,東藩府也有遼東強兵,西軍銳卒,還有漠北勇士可用。絕不比東洲鐵騎差!況且大王之兵不過十萬,東藩之兵不下三十萬。大王萬里遠(yuǎn)征,怕是連個立足之地都找不到。”
李靖道:“如此說來,我東洲鐵騎就無用武之地了?”
折彥文道:“非也。東洲鐵騎如大王手中之箭,張弓不發(fā),才是上策。東洲鐵騎威名在外,這威名足以為大王取利。要取天下,則需斗志,不需斗力!”
“張而不發(fā),如何取利?”
李靖疑惑。
折彥文道:“大王只需虛張聲勢,則東藩、朝廷相斗之時,必然競相拉攏大王。大王不需一兵一卒,可索取東洲之地,西之十二都,東之九軍州,唾手可得。二虎相斗,倘若一死一傷,則大王可收漁翁之利。若兩虎皆傷,大王更加有利。”
西岸十二都開發(fā)已經(jīng)二十多年,加上幾次淘金熱之后,人口已經(jīng)十分稠密,早就沒什么跋扈的生番,生番不是被消滅了,就是被同化了。十二都戶籍人口高達(dá)兩百多萬,是一口巨大的肥肉。
東岸九軍州,則是宋朝廷開發(fā)的,開發(fā)時間只有十來年,甚至還比不上大平原開發(fā)早。但因為面朝大海,加上宋王朝勢力雄厚,光是流放刑徒,每年就有十萬人口。平均每年兩三次的農(nóng)民起義是流放的主力,因此九軍州的人口也超過百萬。
這可都是確定無疑已經(jīng)在東洲扎根的移民,而不是金溪嶺那幾十萬淘金客。因此如果能吞下東西海岸,李靖的勢力無疑將大大膨脹起來。
他不由心動,但一想,朝廷、東藩內(nèi)戰(zhàn),他只是得到東洲,還是很不甘心。如果可以,他更愿意讓別人來東洲經(jīng)營,他回中州去,哪怕不做皇帝,做個藩王也行。
李靖心有不甘的問道:“若是朝廷、東藩兩敗俱傷,小胥難道也沒有機會?”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静乐县|
阳山县|
蒲江县|
桐柏县|
渝北区|
新化县|
巴中市|
泸定县|
万盛区|
康平县|
沙雅县|
化州市|
建湖县|
长治县|
林州市|
饶河县|
扶绥县|
苏尼特右旗|
阿克|
温泉县|
雷州市|
藁城市|
璧山县|
海安县|
河池市|
云龙县|
长子县|
定南县|
曲麻莱县|
日土县|
嵊州市|
瑞金市|
当阳市|
崇左市|
攀枝花市|
和林格尔县|
咸宁市|
南木林县|
南江县|
武汉市|
黄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