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一節 走上前臺(1)-《宋恥》


    第(2/3)頁

    整個世界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圍繞著這兩大強權的博弈而轉動的。

    不過燕王代表的東藩也好,官僚集團控制的大宋也罷,這些年來雖然屢有摩擦,可大體都保持著克制。

    最大的一次沖突,就是岳飛之死而引發的燕王飲馬長江事件,最后也以皇帝接受審判,秦檜被處死刑而告終,沒有發生直接的大戰。

    關于那次事件,眾說紛紜。有人深信,是燕王不想篡奪大宋基業,主流學者如今都認為燕王雖然不是什么忠臣孝子,但卻是顧及臉面的人,是歷史上的曹操。包括大宋的官僚現在都相信,燕王確實無心皇位,只想做曹操。可是大宋朝廷卻從未對東藩集團放松過警惕,因為李慢侯只想做曹操,可李慢侯的繼承者未必不想做曹丕。甚至他們深信,一旦燕王權位傳到二世手中,大宋很可能就要改姓。中州下一個王朝,很可能定國號為燕。

    雖然主流如此認識已經相當消極,可依然有一批學者堅信,李慢侯不是不想謀朝篡位,只是不敢而已。當時遼東金國未滅,漠北草原不安,燕王不敢將大軍長期派往江南作戰,因此和談之后,才迅速北上防范。假如當時金國已滅,漠北臣服,燕王大軍恐怕早就搜山檢海下江南了。

    這個說法有一定的道理,可換一個看皇位勝過一切的梟雄,斷然不會放棄當時的良機。秦檜收兵權,弄殘了岳家軍、韓家軍這樣的朝廷主力官軍,讓江藩、西藩集團離心離德,當時燕王擁有絕對的軍事優勢,可當時燕王就是放棄了南下。

    加上后來,燕王在六十大壽之后急流勇退,將東藩政權交給了李睿這樣的官僚勢力,變相證明,燕王確實對于皇位沒有覬覦之心。

    作為兒子,李靖當然知道父親的心思,他雖然不認可,但卻能理解父親的想法。他知道他父王不是一個熱衷于虛名和地位的人,之所以不爭皇位,只是因為不想造成生靈涂炭。當時燕軍下了江南,遼東的金國肯定不會坐視不理,必然借機反擊。會寧府的兀術勢力,當時優勢很大,如果燕王無法支持遼東的撻懶,兀術必然會將撻懶消滅,重新統一女真集團。等燕王奪取皇位之后,將會面對一個重新凝聚起來的女真集團。

    更何況,當時燕軍一旦陷入江南,無法速戰速決的話,統一遼東的兀術肯定不會放過這樣的良機,必然會再次入關。女真入寇,燕軍后方空虛的情況下,十分危險。

    所以那次燕王南下以和平收場,燕王奪取了河北之地,重新將目光看向北方。并在之后幾年,扶持撻懶,打擊兀術,最終將金國磨滅。

    金國滅亡之后,燕王事實上已經得到了南下一統江山的機會,但他依然沒有南下。有人說,是因為這時候的朝廷,已經今非昔比。重建了家軍體系,還編練了十萬俍兵,即便燕王南下,也無濟于事。

    這也有一定的道理,可最根本的,還是燕王不想奪權。

    沒想到燕王不想奪權,燕王一手扶持的晏湲,卻反了燕王。他在江北積累了足夠的政績,然后以跟燕王決裂為投名狀,終于得到大宋朝廷的認可,入朝為相。之后,晏湲徹底跟燕王決裂,成為大宋朝廷打壓燕王的先行軍。

    晏湲的態度,最終釀成了第二次朝廷和東藩集團的大危機。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