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節 草原涌動(2)-《宋恥》
第(1/3)頁
李睿的報告讓李慢侯松了一口氣,克烈人這個冬季沒有給塞北帶來戰爭,就算緩過一口氣了。
李睿跟克烈大汗的盟約,已經在燕云地區公示,大量商人摩拳擦掌,吃到第一口螃蟹的,打算來年再去發一筆,沒吃到的,則暗自下決心,明年要提早準備。
克烈人的到來,非但沒有帶來戰爭,反而大大緩解了河套的壓力。他們帶來的大量牛羊牲口,緩解了這里的糧食緊張,而且大量耕牛在怨軍手里立刻轉化為開墾出來的耕地。河套的土質本來就疏松,宜耕宜牧,加上有太多被丟棄的熟田,復墾非常容易。
最緊張的還是人力,怨軍一家老小齊上陣,在幾萬頭耕牛的幫助下,竟然開出了一百萬畝土地。
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因為怨軍帶上家屬,也不過一萬多人,人均耕地將近一百畝。這個人均不算多,因為山東、河北也是這樣,使用耕牛種田,一個人種一百畝地不算什么,關鍵是怨軍中主要是老弱,青壯大多還有軍務,無法安心耕種。這些從地獄里爬出來的人,最懂得什么是幸福,最懂得該為什么努力。
等到夏收,他們將收獲到最美的果實。
得知這么多土地開墾出來,李慢侯知道,明年就不需要為河套運輸低值的糧食了。這里不但能夠自足,甚至還能輸出。
河北山東兩個人少地多的地方目前都是如此,因為大量使用牛耕、馬耕,不但提高了勞動效益,而且大大提高了勞動收益。江南缺乏大型牲口,大量北人南下,帶去了一些中原地區的農具,其中一種叫做踏犁,五個人可頂一頭牛。
五個人種一百畝地很平常,也很必要,因為種的少了,五個家庭就要挨餓。可是這種踏犁,卻無法使五家人致富。五人一百畝,假如每人要吃掉兩畝地的收益,他們的總盈余只有九十畝,人均只有十八畝。而一個山東、河北人,養一頭牛,也能種一百畝地,牛吃的是人的五倍,人牛會吃掉十二畝,總盈余八十八畝,看似少了,但平均還是八十八畝,因為牛是不會分享勞動成果的,牛本身就是財產,急了能賣,饞了能吃。
所以目前北方流行的諺語是,“八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可能隨著人口增長,諺語會不斷變化,慢慢的成為“三十畝地一頭牛”,最后甚至可能“三畝地一頭牛”,最后只能成為“有子萬事足”。
山東、河北這種勞動力緊缺的現象,肯定會慢慢好轉。大量流亡南方的北人會回歸,甚至吸引大量南方人北遷。最多用兩代人,中原地區可能就會恢復人口密度。一百年后的金國晚期,北方地區的人口高達四千萬以上,這還是金宋對立的情況下,沒有北人回歸的結果。
不過塞北人口恢復可能要慢很多,因為這里的人口流失的很徹底,以前這里主要人口,就不是漢人,而是契丹人、黨項人,黨項人南下入了西夏,是不可能再回來了,契丹人西遷投了大石,更是不可能回歸了。
這里只能移民,可臨近的河東、河北和燕云,現在都還荒著。河東、河北可能需要一兩代人恢復,燕云就可能需要三代人,河套移民要開始密集,至少得六十年以后才有可能。這意味著,這里將長期面臨人力短缺的現象。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荣县|
会昌县|
永康市|
乌审旗|
南江县|
元江|
元阳县|
丹凤县|
阜阳市|
宝应县|
莱西市|
甘孜|
乃东县|
营山县|
绍兴市|
清镇市|
益阳市|
凤城市|
清涧县|
张家界市|
通辽市|
辰溪县|
达尔|
郯城县|
萨嘎县|
繁峙县|
古田县|
丘北县|
太白县|
金塔县|
凌源市|
建平县|
阳高县|
宜宾市|
保山市|
丹寨县|
浪卡子县|
麻江县|
京山县|
汝南县|
寿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