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同樣隨著這些捕鯨船在北海道一帶商業捕鯨的展開,他們也不可避免地繼續向北進入更廣袤海域,畢竟越往北鯨魚越多,尤其是越往北,最值錢的抹香鯨也越多,對鯨海的探索就這樣開始。說到底只要有足夠的利益驅動,大宋或者是大明的商人一樣可以很瘋狂,他們身后是一個超過一億人口的龐大市場,而且還是超過一億完成了公田法,真正釋放了購買力的市場。 鯨油是最好的燈油。 這個不用王躍推動,實際上鯨油一直是貢品。 洪武年間徐聞進貢鯨油每年達數千斤,而且廣東還不只是這一處進貢鯨油的。 當大宋稍微有點錢的家庭,都在自己家點起鯨油燈后,這個巨大的市場會讓那些捕鯨的商人們,就像掃蕩海上的餓狼般撲向世界各個角落的鯨魚,而龍涎香這能使人一夜暴富的東西,更是會吸引所有夢想發財的撲向海洋。 不得不說大宋的風氣就這樣被王躍帶壞了。 捕鯨業,武裝殖民業,人才貿易,一個個沾滿血腥的行業,在他鼓勵引導下開始如張開血盆大口般向外吞噬。 這張口可是足夠大。 占全世界幾乎三分之一的人口,一旦開始向外吞噬,那絕對會把一切都吞下。 無論南北。 南方這時候也一樣。 在駐扎龍牙門的艦隊保護下,原本溫文爾雅的大宋海商們,終于撕下了他們過去不得不保持的偽善面孔,成為一群真正貪婪的餓狼。 在闍婆國的大宋海商,試圖勸說闍婆國王驅逐大食商人,然后把香料貿易的專營權授予他們,結果被闍婆國王拒絕,這些家伙跑去賄賂了方七佛,以闍婆國發生排明事件,造成三名大明商人遇害為理由,由南洋艦隊跑去登陸闍婆國,然后炮轟其國都城。 可憐的闍婆國王真是飛來橫禍。 什么排明事件? 他根本就不知道啊! 什么三名大明無辜商人遇害? 那不是出去收香料時候被毒蛇咬死的嗎? 但是…… 說他排明他就排明,毒蛇咬死的怎么了?毒蛇也是你們闍婆國的毒蛇,那也是你的責任,下次再有闍婆國毒蛇排明,殺害大明商人事件發生,小心我們再來代表正義懲罰你! 闍婆國王也不是傻子,究竟為了什么他也不是不明白,緊接著在賠償一筆巨款打發走了南洋艦隊后,他老老實實和大明商人合伙組建的闍婆公司簽了一份授權合同,以后闍婆國的香料全部交由闍婆公司經營。闍婆國各地采摘的香料只能賣給闍婆公司,外國主要是大食商人采購香料,只能從闍婆公司采購,任何敢私自向外國主要是大食商人出售香料的直接屠村。 好吧,闍婆國其實就是爪哇。 后面這個名字是從胡元時候開始使用的,在此之前就是闍婆國。 至于闍婆公司只需要每年固定向闍婆國王交一筆特許經營費,反正能保證后者醉生夢死就行,然后在收購過程中分給那些地方首領些利益,剩下就是讓闍婆人民當牛做馬了。 敢反抗就屠了。 荷蘭人在爪哇的好政策必須效仿。 而有了這個范例,其他地方的大明商人自然效仿。 抄作業誰不會? 緊接著渤泥發生類似事件,不過渤泥國王頭腦清醒,還沒等南洋艦隊跑去就很干脆地把香料貿易授權給了大明商人,等南洋艦隊過去不但要死人,還得額外賠一筆巨款打發這些餓狼,不過這樣也得掏一筆錢,讓已經起航的南洋艦隊再返回另一名。反抗是不能反抗的,這輩子不能反抗的,他們只是個屁大小國,總人口加起來還沒南洋艦隊的陸戰隊多呢,反抗個屁啊。再說這又不是不讓他們賺錢了,他們主要產龍腦香,主要銷售市場也是大宋,而且他們是佛教徒,也不喜歡大食商人,這種情況下老老實實聽話不好嗎? 總之南洋的大明商人,仗著南洋艦隊的堅船利炮,已經終于活成了傳說中的大反派。 而就在同時,因為錫礦的發現,大宋資本家們組團南下的浪潮,也終于在王躍引誘下開始。 那是遍地的錫米啊! 甚至都不用挖礦,實際上這時候因為之前沒有開采,就是河里的沙子淘一遍都能直接淘出錫米,這東西就是些砂錫礦石,整個那一帶遍地都是,熱帶雨林洪水泛濫,一次次把晶體狀的顆粒從沉積巖沖刷出來,然后變成類似沙金一樣的東西。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