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四月初十。 大宋太師,知樞密院事,陜西河東河北宣撫使楚國公童貫北上巡邊。 陳橋門內大街人山人海,在夾道圍觀中童太師的儀仗緩緩走過,端坐馬背上的大宋“戰神”童貫童太師一臉的豪情壯志。 他已經這樣出征很多次。 而且都是凱旋而歸。 不論這些凱旋有多大的水分,也不論這里面有多少他運籌帷幄的功勞,但必須得承認,在他執掌西北軍權的十幾年里,做得并不比那些名臣差,至少名臣們用了大半個世紀沒拿下的橫山他拿下了。雖然這是宋軍持續數十年步步為營累積起來的勝利,但名臣們雄心勃勃的永樂城之戰,可是以慘敗告終的,至少這個最后勝利的確是童貫取得的。 而之后盡管也有過一些失敗,但奪取了橫山的童貫在西北對西夏始終掌握著主動權。 還有開拓河湟。 還有平定方臘。 不管這些勝利有多少真正歸功于他,至少他都是以勝利者身份回來。 而這一次他同樣自信自己還是會以勝利者身份回來,他有十幾萬大軍,大宋朝的精兵猛將大部分都在他手下,而他需要面對的,僅僅是一群殘兵敗將。甚至在他看來自己根本不用打,擺出十幾萬大軍嚇唬就能逼迫對方投降,然后他就可以成就大宋朝立國一百多年來的最大夢想。 同樣也讓他的人生畫上最輝煌的一筆。 封王。 誰能打下幽州誰就封王。 這是大宋老祖宗的話,而他就是這個命中注定的人。 經略幽燕我童貫! 經略幽燕我童貫! 這七個字正不斷在童太師的耳畔響起,甚至他都認為,這是上天在通過那個淳樸山民,告訴他,最輝煌的勝利已經在等待他…… 呃,那淳樸山民正躺在他后面不遠處的驢車里。 “你這武器到底如何使用?” 劉錡步行在王躍的驢車旁,多少有些費力從驢車上端起六根清凈杵。 這東西大致上就是一個巨型三眼銃,當然是六眼,重量超過七十斤,所以騎馬是別指望使用了,前半截加了整整二十道熟鐵箍,密密麻麻幾乎整個都被熟鐵板包了起來,那些工匠還別出心裁,在上面加了一個個狗牙般的倒刺,用他們的說法可以把敵人從馬上勾下來。 這個建議還是很好的。 另外其實還有一根背帶,因為七十斤的恐怖重量,所以背帶是鐵鏈子,只是在肩頭位置加了一大塊牛皮當墊肩。 想象一下背著這個出現戰場…… 妥妥的漫畫風啊! “以后你會知道的!” 躺在驢車上的王躍,曬著頭頂暖暖的春光,一臉愜意地說道。 他也沒試驗過,不過炸膛是不至于,這東西材質是反復精煉的青銅,而且他也沒準備搞太多裝藥,這時候實際上已經裝填好了,為了防潮還用蠟封了,真正試驗得到河北傷好了以后,偷偷找個沒人的地方,這樣就可以在戰場拿出來給童貫一個驚喜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