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而曹仁貴驅馬前行,巡視著進行的麾下牙軍,他忽的喃喃念道: “我輩本就是輾轉遷徙至河西的漢家兒郎,重歸漢土,這本來就是祖公的志愿,而唐廷雖亡,如今魏朝于中原已稱正朔,并拓邊至河西地界,于情于理,也理當舉鎮內附。更何況...這也畢竟是大樹底下好乘涼啊......” 而距離歸義軍牙軍部眾以南五十里,還有另一路軍旅也殺入甘州地界,并且遭遇一撥回鶻兵馬,兩軍甫一發現對方的蹤跡,便立刻引兵廝殺起來。 號角聲與喊殺聲混雜在一處,這一路殺入甘州的兵馬占得先機,漸漸的已占得上風。而甘州回鶻同時要應付幾路魏軍,不得不分散兵力,只目前這數千兵馬,也明顯抵擋不住對方這撥同樣馬戰精熟的軍旅攻勢。 也算是趁勢痛打落水狗,沖殺在最前面的騎兵手中諸般兵刃,也早已是鮮血淋漓。鐵蹄縱橫馳騁,又從對面潰亂的騎陣中鑿穿而過,較為顯眼的是,這路眼見要擊潰甘州回鶻兵馬的諸部軍健相貌特征看起來普遍不似是漢兒,卻身著唐朝邊軍制式的衣甲。 至于甘州回鶻方面,統領這撥兵馬的騎將苦不能當,他身上插著兩根羽箭,腰肋也被刀鋒劃過,創口處正有泊泊鮮血涌出...即便拼力死戰,他也仍抵擋不住這一路被世人評價“人輕銳,健斗戰”的部族軍隊...而狼狽的撥馬回身,只得向東面逃去之時,這員回鶻騎將忿恨的回頭望去,口中仍不禁恨聲罵道: “可恨!肅州龍家,怎么也甘愿做魏朝漢人的走狗!?” 肅州龍家為焉耆族人,先祖乃是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阿耆尼國出身,最早也是印歐人種的吐火羅族裔。而后輾轉東遷,又與漢人、吐谷渾、突厥、波斯、黨項、回鶻...等諸多民族不斷的融合,所以時至今日,相貌基本上都帶著十分明顯的黃種人與白種人混血兒特征。 而按魏朝調遣,統領部眾自肅州酒泉出發,如今已與過往的老鄰居甘州回鶻人交鋒廝殺的軍中主將,此刻正勒馬觀望戰局。他身披的戎甲上披覆著一層華麗錦袍,蓄濃密的大胡子,深眼窩、高鼻梁,看起來約莫五旬上下的年紀,這個人指揮軍旅同回鶻兵馬開戰,倒也頗有幾分威嚴氣度。 忽的一員青壯驅馬踱至那人身邊,他先是皺著眉頭,環視前方戰團一陣,便轉過頭來,語氣中仍帶著幾分憂慮的說道: “...父親,往日我肅州龍家,與沙州歸義軍,甘州回鶻可汗,乃至涼州溫末等諸方立足于河西的勢力雖時而交戰,時而沖突,可一旦有外敵覬覦河西疆土,我等也往往一致對外。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