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如果生出條尾巴,王郁現在也必定會如只巴哈狗那般賣力搖動起來,他已是喜形于色,就并連連點頭道: “陛下恢宏大度,體恤鄙邦處境。卑下向吾主原原本本呈報得分明,也必然要促成此事!天朝不但愿開海市,更是處處為吾主著想...契丹感恩戴德,也必會是大魏世世代代的臣屬盟友!” 我體恤你奶奶個腿,一個義武軍藩鎮出身的漢人,轉頭認了契丹國主當干爹,為外族賣力而討到了甜頭,就激動成這副鳥樣,你賤不賤吶? 李天衢心中暗聲罵道,當然對于這王郁厭惡鄙夷的態度也并沒有表露出來。而他心中尋思著:在都里鎮等地開設港口,而利用互市使得己方勢力的影響力能延伸至遼東半島一隅,料想在如今這等形勢之下,耶律阿保機應該也會如王郁這廝一般,十分樂意答應魏朝提出的建議。 畢竟在這個時代各個國家的海防意識普遍不算十分敏感,當年新羅人張保皋便曾征求得唐廷同意,于后世山東威海石島港興建赤山浦,而形成唐朝登州、新羅清海鎮、日本九州博多的主要海貿航線,實際上也相當于控制了唐朝海域的主要航路,期間但凡引起朝廷乃至任何一個沿海藩鎮節度的警覺與不滿,那張保皋也不用等到被新羅貴族弄死,便早被唐廷給滅了。 更遑論起源于中國東北內陸的契丹族,眼下對于耶律阿保機來說,不但迫切需要中原王朝認可他的地位,通過軍事拓張領土,經過互市而使得契丹諸部族民生計愈發富庶,這才能讓他國主的地位更為穩定...那么阿保機也沒有理由拒絕魏朝的提議。而且以眼下的時代背景,任他再有雄主之才,也很難看破魏朝更為隱藏的目的。 可是...李天衢尋思于晚清時節,洋鬼子仗著船堅炮利,非逼著滿清朝廷開放港口,那安的能是好心么? 而眼見王郁那副諂媚討好的模樣,李天衢的語氣也不由又冷淡了幾分: “契丹欲與我朝通好,而朕的提議,你已聽得清清楚楚,待歸去后向契丹國主轉達得明白便是,也須盡早議定時日,我朝自會調遣船舶工匠,至都里鎮等地興建港汊,事不宜遲,你也要盡快向契丹國主稟明才是。 啊...是了,當年我朝興師征伐燕國之時,當年于劉仁恭帳下效力的韓延徽也曾做為使臣與朕議事,倒也相談甚歡,而桀燕亡國之前,他出使北地,而為契丹國主所留...畢竟也是相識的故人,韓延徽如今在契丹可還安好?”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