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由水寨中疾行出來的艦隊戰船打起風帆,在江面上犁出一道道波紋,便浩浩蕩蕩的朝著瓜洲的方向殺去。 本來魏朝與吳國、吳越以長江為國界,以往各巡一方。而自從第二代國主楊渥遇刺身死,南吳也陷入內亂而明面上不得不也向魏朝稱臣之后,每逢魏軍巡江,吳國的水軍舟師也不免要做回避。 畢竟當年吳王楊行密還在世之際,也曾與魏帝李天衢激戰廝殺過...吳國方面,當年也要時刻提防魏朝會有悍然揮軍渡江,而大舉南下的意圖。可另一方面,巡江的水軍也要避免與魏朝舟師正面爭執,免得被眼下更為強勢的魏軍水師挑釁,而會給對方興師討伐的口實。 所以就算是魏朝水軍突然封鎖長江,攔截所有走水路前往吳國的船只...吳軍水師方面,也只會立刻向附近的軍司衙署急報,幾乎也不可能因此便出兵進行攻擊。 而位于魏軍舟師前列一艘高逾百尺的大艦之上,卻是淮南軍節度副使柴再用全副披掛、一身戎裝,親自統領水軍前去,而要奉旨拿住那個從吳越國叛逃的賊臣高澧。 高澧在湖州做下的累累惡行,畢竟尚還沒有傳至江淮地界。所以柴再用也不清楚自家主公這是什么仇、什么怨,而非但拒絕收容這個打算投奔魏朝的叛臣,還勢必要幫吳越國擒殺住高澧那廝...不過明白的事,也不必多想,魏朝帝君下達的命令,咱只管照辦便是。 畢竟柴再用的為人秉性,也屬于徹頭徹尾的軍人,只要有仗打,也就只管去拼殺便是。而且他這種人似乎天生就應當在軍隊中博功名,主公的軍令不容違背,他也只會厚待身邊將士。 所以按原本軌跡,柴再用一次作戰中險些淹死,僥幸生還,家人感念神佛庇佑,便設宴供千余僧人享食,結果柴再用卻放話“士卒濟我,佛何力之有”,便搶了和尚的飯犒勞自己的部下;而從軍打仗為了功名,向朝廷邀功請賞,不滿足現狀的將領也大有人在,可按柴再用流傳到后世的名言“鷹犬微效,皆社稷之靈,再用何功之有”,他在軍中有功不居,也是出了名的...... 然而面色如鐵,讓人望而生畏,遂得了“柴黑”諢名的柴再用矗立在甲板上,督令水師行進時,他神情仍是兇巴巴的甚是威嚴,可即便身處于大艦之上,不似那等小船疾行時更為顛簸...但船只在江面上行事,也難免有些晃動。柴再用表面上旁若無事,可實則也仍感到有些不適。 按諺語所言:北人乘馬,南人乘船。而淮南軍安仁義是北地沙陀人出身;家鄉在蔡州汝陽的柴再用以往主要統領騎軍,他們對于水戰當然不算內行。 可業務不熟練,咱不會學么?熟能生巧,有機會我便統領水軍舟師,今番按陛下旨意截殺吳越叛臣高澧,正好加以實踐。這仗打得多了,咱不也能成行家?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