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而耶律阿保機此舉,無疑也是要在中土培植些可以為他所用的漢人心腹。 然而即便被契丹國主收為養兒,王郁面對眼前那個冷面示人的契丹將領,也絲毫不敢發作,因為他也很清楚,眼前那人的身份更是不可小覷。 畢竟這個契丹大將,乃至契丹皇后述律平之弟,而且聽聞阿保機尚還是契丹諸部于越之際,便時常重用他擔任先鋒,建國后更是與其兄長總攬兵權的契丹元勛蕭阿古只。 契丹(遼國)國祚兩百余年,從來都是耶律為皇、蕭氏為后,而耶律與蕭這兩大姓一直做為政權的頂峰世家。李天衢自也很清楚,正是由蕭阿古只,以及其兄長蕭敵魯這一代為蕭氏后人打下堅實基礎的。 而蕭阿古只、王郁兩人似乎也是命中有緣,即便是正史線,王郁徹底效忠于阿保機之后,而回過頭來帶領契丹大軍于燕、趙一帶攻城略地,正是時常要聽從蕭阿古只的軍令行事。 然而蕭阿古只按史載本來便是少卓越,自放不羈的性子,又是從小在游牧部族中打響名號的狠人,骨子里就帶著一股兇蠻的血氣。偏生耶律阿保機重視漢學,也督促著他學漢話,乃至多與漢人來往。 可是接觸得多了,蕭阿古只還沒適應漢人臣僚的虛文縟禮,以及打官腔那套寒暄客套的路數,眼下又要與王郁一并揮軍南下,這廝隔三差五的便湊上來說些沒什么意義的恭維話,反而惹得蕭阿古只有些煩躁,心中也不住念道: 漢人的花花腸子忒多,如此打交道,也當真不耐那鳥煩! 可是這王郁畢竟被國主收為義子,更何況他還是北平王世子,熟識燕云地勢,由他帶引我契丹南下,也有極大的用處...蕭阿古只轉念想罷,他自知也要以大事為重,遂面色稍緩,又向王郁以契丹語詢問一番。身旁隨從,也立刻以漢話同聲傳譯道: “再過了前面的斷云嶺,經媯州永興、礬山等縣坊,便快抵至你北平國治下的易州地界了吧?” “正是,鄙國也已遣人部署,恭迎大人揮軍入境。只不過...”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