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即便康延孝的目光意味深長,直直的朝著這邊凝視過來...周圍還有數十魏軍銳卒持刃相向。敬翔面色平靜,環視一圈廳堂內外的這一眾不速之客,便說道: “原來是康將軍,你統領五千騎眾奔襲長安,立下奇功,而當初統掌陜虢軍的先帝義子朱友謙尚未曾向魏國投降時,你說還曾于藩鎮牙軍中任職...看來我梁國又錯失一員將才啊...... 唐末亂世、群雄割據,但凡要在這般世道建功立業的智謀勇烈之士,當擇心目中的明主而事。而康將軍于我梁國效力時名聲不顯,如今卻得魏帝委以重用,斬獲大功,看來轉投魏國,的確謀得更為遠大的前程。” 敬翔然而正說著,忽的他話鋒一轉,又以十分決絕的語調說道: “只是各為其主,無論梁、魏,乃至效力于諸國各藩的有志之士,也有各自不同的志向。在下當年科舉落第,顛沛流離,只得以為人寫書信名牒過活,全蒙我梁國先帝知遇重用、信任有加,方才建功立業。 在下只愿報答先主恩義,至今二十余載,雖曾名為朝廷宰相,實愿以朱家奴仆自居,即便先帝遇刺身死,朱家子嗣、梁國社稷仍在,也當如侍奉少主竭忠盡節。 然而如今先主宗室子嗣已經絕盡...如今這般形勢,即使張良、陳平再世,也無力延續梁國社稷。在下不愿眼見自己所效忠的國家滅亡,故盡死節明志,到九泉之下向先主謝罪...我大梁疆土,只得由魏國兼并,也無法再扭轉局勢,難道將軍卻不肯成全在下的心愿么?” 康延孝聽敬翔說罷,也不由皺了皺眉頭,而方才他引兵往梁國崇政使府邸這邊趕來時,途徑幾處權貴公卿的官邸,先后也都已知曉梁帝朱友貞身死,而御前禁衛軍旅悉數降從,長安皇城也已被魏軍攻占的消息。 那些梁國朝堂的達官貴人,一邊焦急的喝令下人私藏財物,一邊幾乎都指使仆役打開府門,巴巴迎候著魏軍部眾前來記錄他們這些亡國降臣在冊,就差沒敲鑼打鼓的熱烈歡迎王師大駕光臨了...... 康延孝自知敬翔本為朱溫帳下首席謀臣,即便這些年來受打壓排擠低調了許多,可他的名氣無疑是方今梁國尚存的元勛舊臣當中最大的一個。也不耐煩理會那些投降得特別干脆的梁國功勛重臣,康延孝打發麾下將佐前去應付其余人等。畢竟控制住了皇城宮闈之后,要排查其余梁國重臣到底是降是逃,還是意圖繼續抵抗下去...他第一個要確認的就是敬翔的下落。 然而眼下聽敬翔話雖然說得客氣,可截止到目前為止,他是唯一一個擺明了就是不肯投降,而且態度堅決、視死如歸,篤定了心思要自盡盡死節、殉國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