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傳朕口諭,劉鄩、丁會、康懷英盡管揮軍殺入陜州地界,而陜虢軍鄰近關隴之地,倘若梁國再發兵馳援,朕這邊不但會調遣軍旅以做策應,一應輜重糧秣、攻城器械,也將調運往陜虢軍協同攻城掠地。” 汴京這邊,李天衢也立刻做出了決議。雖然按先前構想,陜虢軍終究要取,也打算再休養生息一段時日。可是戰略上的局勢瞬息萬變,梁國既然先行出兵進犯河陽,如今劉鄩、丁會那兩路軍旅殺潰李思安,正要轉守為攻,那也就莫不如趁機試探下朱溫那邊的反應。 因為李天衢尋思河陽軍對于己方勢力,與朱溫統掌的陜虢軍情況有些類似,距離彼此的國都臨近,所以也不是沒有可能引出龜縮于潼關以西死守的其它梁國主力軍旅。 牽一發而動全身,就算到時戰事的規模還要鬧大,汴京與陜虢軍都在后世河南省地界,相距不遠,雖是能調遣軍旅進行支援。何況北面還有盯著朱溫猛攻的晉王李克用,也必然趁著梁國分散兵力固守陜虢軍,而意圖再興兵南下...那即便己方勢力諸部將士雖會疲憊,可朱溫更是勞頓不堪,這場仗還要往大了打,他也更耗不起。 當然朱溫眼見動搖宣武、河陽等地局勢不成,也有可能收縮軍力,仍要倚仗河中、潼關險要保全自身。就由陜虢軍節度使朱友謙自生自滅,你能守得住地盤最好,倘若真守不住,那就更不值得再增援添兵,枉然消耗軍力。 如果是那種情況,那就順水推舟的拿下陜虢軍,把疆域擴張至地理位置屬于三秦之鎖鑰,為關中東面要隘門戶的潼關附近。只不過再要往西面打,恐怕就會相當的棘手了...不過隨著時間的推進,梁國內部爆發禍亂的幾率將會越來越高,到了那時也未嘗不會有可乘之機。 再考量到陜虢節度使朱友謙的史載事跡,推敲他遭受嚴峻軍事威脅時有可能做出的抉擇...李天衢思付一番,立刻又對恭候聽旨的傳至官員囑咐道: “如若劉鄩、丁會進軍順利,殺至陜州治所陜縣城下。無論梁國派不派遣援軍前去,盡管傳令劉鄩全力攻城,而且務必要截斷各處道路要隘。就算陜縣城防堅固,短期內也難以攻克下來...... 梁軍援兵來時,京畿殿前司諸部軍旅也將陳兵于河陽,隨時準備再大戰一場;而梁國不發救兵,當朱友謙意識到他孤立無援之時,朕再遣使趕赴陜縣,且看那朱友謙到時又如何作想。” ...劉鄩得李天衢首肯,也再沒半點顧忌,與丁會率部殺入陜州地界。而陜虢軍藩鎮顧名思義,下轄陜、虢兩處州府,比起同樣只據二州之地的義成軍,地盤也大不到哪里去。缺乏戰略縱深,很容易被敵軍殺至治所中樞。 至于李思安所部已不足萬人的敗軍,當時來的氣焰有多囂張,慘敗潰逃之勢便有多么狼狽。西面畢竟有潼關天險,李思安也根本不打算在陜虢軍停歇整頓,便繼續潰逃,意圖盡快進入西邊鎮國軍下轄的領地。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