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李天衢卻笑著搖了搖頭,說道: “彥章與存審前番統領京畿殿前司諸部軍旅,與高將軍率部南征山南東道,兼并鄂岳之地,已立下大功。如今雖已歇養了一段時日,可再度出兵卻又有些頻繁了,梁軍大將李思安雖然驍勇,卻也未必非要由彥章出手才能克敵制勝......” 李天衢長聲說著,心里則想到那李思安本是宣武軍舊部,早在朱溫接管藩鎮之前便已投至汴州從戎。而朱溫也的確善于發掘將才,他在閱兵時一眼便相中了相貌雄奇的李思安,提拔他跟隨在左右,每逢戰陣也時常為先鋒破敵。 征討黃巢、秦宗權的諸般戰事當中,李思安確實摧鋒破陣,無人可擋,他在軍中的地位也是屢屢高升。如果王彥章還按原本的軌跡投從朱溫,若說沖鋒陷陣,而率領精銳騎兵突襲取敵將性命爭來的戰功,實則朱溫在打天下初期,李思安還要壓過王彥章一頭。 所以李思安憑自己的本事,在史載傳記里也留下他這個后梁名將的記錄。然而正是因由李思安名氣不小,李天衢可還清楚的記得史書中對他的另外一個評價: 李思安性情勇悍,卻短智謀,每統戎臨敵,不大勝,必大敗。 從沖鋒陷陣的先鋒將才,被提拔到統掌一路軍旅的主將,他不善謀略的缺點就會暴露出來,尤其是與李存勖、李嗣昭、周德威等智勇兼備的名將交鋒,他往往都要吃大虧。偏偏朱溫起初還常常委以李思安重任,頂替劉知俊、康懷英等將才指揮大軍團作戰,然而接連遭受重挫,使得朱溫也都不由的嘆言道: “李思安當敵果敢,無出其右者,然每遇籓方擇材,吾將用之,則敗聞必至,如是者二三矣,則知飛將數奇,前史豈虛言哉!” 飛將數奇,朱溫把李思安比喻成時運不濟的飛將軍李廣。然而一而再、再而三的慘敗過后,朱溫才徹底棄用這個只是作戰勇猛的武夫,打發他只統掌一處州府了事...只是眼下而言,李思安在戰場上尚還沒有遇到克制他的對手,想必朱溫委以軍權統兵出征,對他還是給予厚望的。 而李思安有勇無謀,坐鎮河陽軍藩鎮的,卻是以足智多謀而著稱的劉鄩。 李天衢心中念著,隨即又說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