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沐笙從小便知道,在母親萬事不管,弟弟沒有能力撐起偌大英國公府的時候,她就要把這個擔子給撐起來。 所以,在別家的小姑娘都在想著怎么耍賴逃掉夫子布置的功課,或是纏磨著父母出門玩耍,或是糾結著今天該穿戴哪一件漂亮的衣裳戴哪個漂亮首飾的時候,她已經在跟著府里祖母留下來的嬤嬤和父親留下的管家學習怎么處理家事,怎么管理他們這個偌大的英國公府,以及管理府中的鋪面產業。 別人學琴棋書畫,她在學算賬御下。 別人邀朋引伴聚會賞花,她帶著府里的下人去巡視產業,計算盈虧。 然后她生生活成了一個沒有半個朋友的高門貴女。 只因為就算是在一起,她和那些其他家里的小姐也沒有什么共同話題。 別人彈琴下棋作詩作畫,但她除了在下棋方面還算有些心得,但其他都只是平平。 而且因著管家時常都要端著氣勢的緣故,她坐在那錦繡堆了,也常常感覺格格不入。 如此一來,哪里還能交得上朋友。 再加上后來又發生了跟她指腹為婚的周家二公子家破人亡的事情,那個時候她心里其實已經隱隱下定了決心。 這一輩子,如無意外,她不會再嫁人了。 誰知還是沒能逃過他人的算計。 也是直到那時候,沐笙才發現自己骨子里還有著一份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狠。 那一場算計,她付出了破相和沒了名聲的代價。 和離回到英國公府,她能察覺到哪怕是府里的下人,也無法理解她這個決定。 但她沐笙在重重逆境中長到這么大,又豈能是為了別人的眼光而活。 所以她照常大包大攬了家里的產業,甚至比之前手段更為強硬。 得益于前頭將近十年對府里的掌控,所以哪怕她是和離之身,看過來的眼光再是不贊同,亦或是憐憫,也要乖乖聽她的話。 因為那些人安身立命的命脈,掌握在她手里。 這是她從小就學會并善于利用的東西。 但從那以后,沐笙也能感覺到自己被京都的那一層貴女圈的人給徹底孤立了。 直到她在一次出府巡視鋪子的時候,遇見了耀國公府的三小姐。 那是在她和離之后,第一個看過來的如往昔一般平常的目光。 從那以后,她就跟衛三小姐漸漸熟悉起來。 越是熟悉,她對這位衛三小姐就越是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只恨相識太晚! 再到后來,因為府中庶出那邊使手段坑害弟弟,沐笙直接下了狠手。 把府中的庶出要么趕出府,要么直接送到大牢。 她做的這一件事就連母親都隱隱有些不贊同,但晞晞說她做的并沒有錯。 “因為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 沐笙一直都記得這句讓她豁然開朗的話。 把弟弟送到桃源鎮修養是沐笙深思熟慮之后下定的決心,那時候她只是覺得為了保護弟弟就一直把他養在家里,十幾歲了依舊是一副天真爛漫的性子,不好。 但讓沐笙也沒能想到的是,把弟弟送去桃源鎮,是她這一生做過的最正確的決定。 原本被從太醫院請來的太醫們斷定最多只能活過二十歲的弟弟,在桃源鎮里跟著一些跟他一般年紀或是比他還小但都很照顧他的伙伴們學習玩樂,有先生大儒們的精心教導,還有晞晞的師傅皰師傅幫忙用藥膳調理身體,桃源鎮也不是如英國公府那般氣氛嚴肅,反而是輕松又舒適,原本被太醫斷定只能活過二十歲的弟弟硬是平平安安地活過了二十歲,而且依舊身體健康,甚至是能騎著小馬駒在學堂的跑馬場上跑一會。 為此,她那位常年待在佛堂幾乎不出門的母親,也難得去了好些次桃源鎮。 后來沐玠在桃源鎮上喜歡上一位退伍兵將的家的女兒,她那位素來看重門第的母親也點頭默許了。 兩人更是直接在桃源鎮成了親,定居下來,次年她便有了一個小侄子。 被大夫看過,他那個小侄子身體要比弟弟小時候康健得多。 從小好好調養,未嘗沒有可能改了英國公府好幾代單傳的凄涼。 而她做的第二個重要的決定,是去桃源鎮的女學念書。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