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蕭章所配置的釉完全是按照系統所提供的配置比例和材料使用比例來配置的釉料。 這微微粘稠的釉料此時就放在蕭章的身旁。 蕭章最先拿起的自然是大碗。 首先用毛筆蘸著釉輕輕的刷大碗的內部。 一定是輕輕的刷上一層。 其實這配置好的釉料無非是各種礦物質粉末和水的調和液體。 而其中這水份更是會被已經陰干的泥胎所吸收。 從而使得釉料附著在泥胎上,等到徹底陰干的時候,就可以進入窯內燒制了。 這就是全部的過程。 而這青花瓷的釉料和汝瓷或者唐三彩都不一樣,這是透明的釉料。 所謂透明的釉料就是類似玻璃一樣都感覺。 等到燒制好了之后,這青花瓷上面就像是貼了一層玻璃一般,能夠直接看到之前在泥胎上繪制的青花圖案。 所以這就是青花瓷的釉上的薄一些的原因。 因為太厚的話從美觀效果來講肯定會有所影響。 畢竟器皿是圓潤的,而附著的一層類似玻璃一樣的透明釉肯定是有類似視覺放大效果的,這對青花圖案肯定是有影響的。 而且最里面直觀的白色就是泥胎的顏色,正白底青花的圖案才正宗。 這也是老一輩的講究。 所以這些還是需要注意的。 蕭章很快將大碗內部的釉刷好。 然后開始給如意罐的內部蕩釉。 因為這如意罐的罐子口很小。 這就是不方便施釉的器皿類型。 所以才需要用到蕩釉方法,將一點釉料放進去,輕輕的晃動,使得罐子內部全都能接觸到釉色,然后再將這釉色倒出去。 然后慢慢的等待這兩種器皿的內部釉干…… 這外部的施釉方法都是比較統一的澆釉了。 因為這都是比較大的器皿類。 而且就如同之前介紹的一般,蕭章所燒制的青花瓷泥胎都是生坯。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