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所思-《無論魏晉》
第(1/3)頁
發展路線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因為將來的路上,魏瑾一定會是世家大族的敵人。
沒辦法,魏晉南北朝的士族風流、放蕩不羈這些都只是看上去很美,真的身處其中時,其實很窒息。
這問題的根子在東漢察舉制上——劉秀當年的察舉制其實是很用心的一個制度,由高官推薦來的官員都要他親自審查,當兩年秘書才能上任,推薦差了還要負連帶責任,只要皇帝用點心,就能大權獨攬。
可問題是,劉秀萬萬沒想到,他的孫輩皇帝里,沒有一個能活過四十歲,活到三十三都算高齡了。
漢獻帝劉協倒是活到五十四,可那時他早就被曹魏廢為山陽郡公,這種情況,除了說他家福薄,也沒什么辦法解釋了。
更邪門是后來三國時,曹家、孫家、劉家三家,生出的孩子也一個不如一個,要么短命要么弱智要么暴君,竟然只有一兩個是好的。
皇帝不行,世家自然就大展所長,察舉制的推薦制度讓世家高門攜起大波姻親,三國魏晉時,穎川、汝南、河東、南陽的世家大規模出高官。
看三國志,就能發現名士們大多相互推薦,徐庶推諸葛亮,荀彧把穎川的郭嘉一眾打包給曹操,大家花花轎子一起抬,如此一來,基本就沒寒門的事,后來更是把看家世定品階寫到了法律里。
如果他們就此為了利益勵精圖治也還好,可他們中干人事的真的挺少。
沒有競爭就沒有積極性,大家投胎時就已經在終點了,不浪對不起來世間這一遭啊。
于是寒食散就此登場。
魏瑾還記得小時候,看到父親叔父皆喜服散,她問何服散,父親答說,這是張太守(名醫張仲景)用來防治傷寒的方子,食后精神振奮,治好了名士何晏的傷寒,賢士嵇康服后,一日詩百首,聚會不嗑這個怎么混圈子?
她一時好奇,便去看了散方。
散中五石皆是壯/陽藥,結果就因為這兩名士的吹捧,這寒食散迅速風靡大江南北,士族們就像看了養身公眾號的大爺大媽們那樣紛紛轉發分享,到了不吃就落伍的地步。
從這就可以看出這些名士多不靠譜了。
這東西就是毒/品的第一次現世,服散后要用酒來幫助消化,也因此名士們有一個算一個,皆是海量,大量糧食被消耗在酒水中,而當年司馬家篡位成功,靠的就是世家大族的支持。
做為回報,司馬家大封功臣,國家的稅收基本自耕農被士族不斷收納,用以維持士族的體面。
所以,在將來的日子里,她會動到士族的根基——土地。
那么,她就不能在治下大量任用士族。
而是需要培養足夠的文化人。
除了這些,還有另外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即將來到的五胡亂華里,有一個很嚴重的道德悖論。
如石勒、劉淵這些胡人他們可以不事生產,燒殺搶掠,流竄在北方大地上,卻一次比一次壯大,最后稱霸北方。
而那些不惹事非,安靜發展求生的小塢堡們,就成為了胡人的果子,每每豐收之時,皆被攻破,人丁口糧皆不能存。
這種劣幣驅逐良幣的市場,讓北方漢人幾乎無法安生——搶吧,你沒人家專業,種田把,又會成為所有胡人覬覦的資糧。
理解這一點后,就不難知道五胡亂華時為什么北方漢族那么難以立足了。
正因為這點,占據屯留后,她沒有心急發展地盤,而是準備借助上黨盆地四面環山的地勢打造一個封閉的堡壘。
她需要等。
……
結果出來了。
第一,加強教育,以及給農民學生灌輸國家與愛民的概念。
第二,加強組織結構,她需要秦朝那樣嚴密的軍隊關系,來締造一只可以發展壯大的軍隊。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荆州市|
寻甸|
江阴市|
钦州市|
筠连县|
通化县|
布尔津县|
奉节县|
乐清市|
尼木县|
文山县|
鄱阳县|
宜兰市|
东明县|
赤城县|
新蔡县|
清徐县|
揭东县|
馆陶县|
宜都市|
成都市|
互助|
唐山市|
山东省|
洞口县|
惠来县|
郓城县|
平邑县|
乐山市|
秦安县|
邹平县|
武乡县|
兴隆县|
拉孜县|
甘泉县|
延津县|
汝城县|
平顶山市|
饶河县|
屏东县|
江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