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華雄很猛,算得上當世一流猛將。 只是結局不好,正史里給孫堅送了人頭,演義里給關二哥漲了經驗和聲望。不管是正史還是演義,去了就都是白給。 所以寧武沒有答應。 他的目光在堂內巡視。 頭馬呂布倒是實力強悍,但虎牢關才是他的戰場。 再看西涼軍的胡軫、李肅、趙岑等人,陷陣殺敵還行,卻絕非統兵之才,根本不足以與那頭江東猛虎抗衡。 目光落到洛陽將領這邊,以吳匡為首。 何進死后,若不是吳匡和董旻里應外合,可能董卓想收服洛陽軍隊,仍需不少時間。于是,董卓封了他左將軍的軍銜,用以收買人心。 吳匡對此感恩戴德,發誓要為董卓肝腦涂地。 至于話里的真假,估計也就只有他自個兒心里清楚。 吳匡身后站有一名青年,五官俊朗,眼神堅毅,身軀挺拔,如似青松。 這種人一看就不是尋常之輩,寧武不由的有些好奇起來:“左將軍,站在你身后的這位是……?” 聽得董卓發問,吳匡起身拱手回道:“稟相國,此人名為張遼,字文遠,雁門馬邑人。之前在大將軍府擔任武猛從事,如今亦在卑職帳下聽用。” 董卓死后,張遼才投的呂布。 這點寧武倒是知曉,他看向這個注定不會平凡的青年,問他:“張文遠,可敢領兵去守汜水關?” 站在吳匡身后的張遼對此稍愣,他如何也沒想到,董卓竟會點他這么個無名小輩,但他對自己很有信心,所以回答得格外響亮:“愿聽相國吩咐。” 華雄見狀不樂意了,哼哧起來:“相國,就派這么個乳臭未干的小兒前往,恐讓關東諸賊笑我們無人!” 要是讓呂布去,華雄也就認了,可這個叫張遼的小兒,憑什么! “吾意已決,爾等不必再說。” 寧武大手一揮,拿捏著董卓的口吻,加封張遼為驍騎校尉,統兵兩萬,星夜奔赴汜水關。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