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中場休息。 門迪利巴不斷的給球員做思想工作,讓他們保持好心態的同時,也要繼續認真投入比賽,爭取努力到最后一分鐘。 在戰術布局方面,門迪利巴強調的是防守。 現在埃瓦爾領先一球,防守就變得至關重要,能守住優勢是最好的,領先比分的情況下,加強防守也是必須要做的。 門迪利巴也確定了調整方向--右路。 奧薩蘇納的左路瓦爾多太活躍,勞爾-馬丁根本限制不住,右后衛丹尼爾斯的爆發力差一些,對瓦爾多的限制也不多,有些跟不上瓦爾多的爆發和速度。 右路就是關鍵。 奧薩蘇納一直在瓦爾多這一路尋找機會,不斷的快攻讓埃瓦爾的防守很頭疼,加強右側對瓦爾多的限制也是必須的。 下半場。 埃瓦爾上來就進行了換人調整。 勞爾-馬丁,下。 基克-馬特奧,上。 基克-馬特奧是一名中場萬金油球員,每個位置都能打,他的意識相對有些差,進攻方面給的支援不多。 本賽季開始以來,門迪利巴一直把基克-馬特奧當做加里塔諾的替補,但因為是全能球員,防守上做的還不錯,他打右路的次數也不少。 現在基克-馬特奧補充了右路防守的缺陷。 當注意到埃瓦爾換人,不少人就開始討論起來,“基克-馬特奧?這是誰?換下勞爾-馬丁?” “這是要加強右路的防守?針對瓦爾多!” 中央TV解說員黃劍說的相當肯定,他在比賽前拿到了兩支球隊的資料,對每個球員都有一些基本了解,資料并不太好收集,尤其是兩支球隊的邊緣球員,媒體上幾乎都沒有過報道。 資料上對基克-馬特奧的介紹就一句話,“聯賽出場11次。” 然后,沒有了。 基克-馬特奧出場次數確實很少,也不會有人針對他去收集具體表現,臨時能查找到數據就不錯了。 黃劍主要還是對比賽的閱讀能力比較強。 上半場埃瓦爾的防守問題,主要就出現在勞爾-馬丁的一路,只要是正常的主教練,肯定會針對那一路做出調整,換上善于防守的球員,就是直接的選擇,但同時肯定會犧牲一部分進攻能力。 勞爾-馬丁對進攻的作用很明顯,他被換下肯定會犧牲右路的進攻能力。 現在的比賽情況來看,埃瓦爾也需要加強防守,而不是把精力放在進攻上。 所以基克-馬特奧的出場也是理所當然的。 埃瓦爾并不是全線退守,實際上,他們根本就沒有放棄進攻,席爾瓦、略倫特、于小海都在場上就是明證,三個前場核心主力都在,進攻還是能打出威脅的。 埃瓦爾只是簡單的加強右路防守。 但勞爾-馬丁的下場影響還是不小,很顯然埃瓦爾的整體戰略,已經從主動進攻調整到減緩攻勢、加強防守。 接下來的比賽也證明了這一點。 埃瓦爾的控球、進攻次數都出現了下降,他們的四后衛根本不主動上前,所有時間都呆在自己半場。 反之。 奧薩蘇納開始主攻進攻。 這是沒辦法的。 奧薩蘇納落后比分的情況下,肯定要主動尋求進攻,尤其埃瓦爾還減緩了攻勢,他們進攻不主動,就會讓比賽節奏變慢,時間都會跟著慢慢拖延。 埃瓦爾拖得起。 奧薩蘇納拖不起。 奧薩蘇納似乎沒有適應掌控進攻主動權的感覺,比賽連續進行了十幾分鐘,他們只制造了一次外圍射門機會,兩次把球傳到禁區里,都被埃瓦爾后場輕松解圍。 這也讓門迪利巴的決定得到了外界的肯定。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