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疫情依舊嚴峻,醫療物資依舊短缺。 好消息是,一夜之間許多企業開始跨界生產醫療物資。比如“人民需要什么,我就造什么”的某車企,成為全球第一家做口罩的汽車企業。 你以為僅僅只是跨界做口罩嗎?當然不是。 還造出了口罩機,僅用76個小時。 聽說防疫人員還缺設備,于是立即動工,捐贈智能移動測溫車。 緊接著某空調企業也開始造口罩,防護服等醫療物資;然后其他的車企也是爭先恐后的,有的做護目鏡,有的研發出n95標準的空調濾芯;某服裝企業立即改造了車間,開始產防護服;甚至那些生產紙尿褲的企業也紛紛延后了訂單,開始制造口罩;某大型車企,僅用2天就新造了一條口罩生產線,開始大量制造口罩,并在一個月內將產能提到一天500萬個,同時也開始大量生產消毒液...... 在疫情面前,說改就改,說造就造,就捐就捐。 各省也不落后,不但一支接著一支的醫療隊派往t市,還捐菜,捐糧食,捐水果,捐物資。我有什么捐什么,你缺什么捐什么,簡直就是搬家式的捐贈,源源不斷。 官媒還特別報導了一個貧困的小山村,那里的群眾拿出了自家腌制的臘肉,有的是洗得干干凈凈的幾把蔥......那個村子特別的偏僻,有的地方甚至還沒通公路,好幾個村民都是騎著摩托車從山上將一袋又一袋的香蕉運下來,捐往t市。 他們很窮,整個村子各家各戶都湊了點,很少,卻都是他們能拿出來最好的,也是他們最真的心意。 志愿者在他們贈送的物資上面,提了詩詞。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 這些都是人間至暖,哪怕疫情依舊洶涌可怖,卻沒有人后退,更沒有放棄。 喬柯依舊沒有退燒,知道時幸過來之后,他說什么也不肯見她。時幸去敲了幾次門,都被拒之門外。 已經三天了,喬柯還沒有退燒,聽秦慧嫻說,昨晚還發了高燒,伴隨著寒顫。 如果只是普通的感冒,一般不會出現這種癥狀,這個癥狀已經和新型病毒的癥狀很接近了,時幸知道不能再等下去了,必須去醫院。 她又去了門口敲門,但喬柯依舊不肯見她,她實在是著急,嚷著要砸門。 最后是秦慧嫻給她開了門,因為喬柯又開始出現寒顫的癥狀了。 這幾天,她一個人承受著這一切,擔驚受怕,本就膽顫心驚的,昨晚她一宿沒睡守著喬柯,這會整個人恍恍惚惚的,早就已經哭得不能自已了。 此時的時幸,于她來說,就是主心骨,更是救命的稻草,明知不應該,她還是給她開了門。 “我們去醫院!馬上就去,我來打110。” “好!” 秦慧嫻早就收拾好了行李,如果時幸不來,她也是打算打110,送喬柯去醫院的。 即便到了這個時候,喬柯依舊在埋怨秦慧嫻不該讓時幸來,還一直讓時幸離他遠一點,叮囑時幸不要告訴沈宴。 救護車來得很快,三人一起趕往醫院。 來到醫院,時幸才知道什么叫“白色恐怖”。之前從新聞上看到醫院的情況,并沒有親眼看到的震撼。 人山人海,到處都排著長長的隊,到處都坐滿了人,有等待檢查的,有等待看診的,有等待床位的,有直接在走廊打點滴的...... 醫護人員都特別的忙碌,她看到好幾個護士都是一邊接電話,一邊拿著筆在記錄的什么,還要回答病人的問題。他們的聲音都是嘶啞的,還有病人家屬因為一直等不到床位,和醫護人員吵起來了。醫護人員都被罵哭了,可是沒有辦法,目前床位短缺,這不是醫護人員能解決的問題。她還看到有個護士在一旁偷偷的抹眼淚,因為有個她在護理的病人,剛剛去世了...... 因為喬柯提前通過社區一直在排隊等檢測,也是運氣好,剛好今天就有了,他們要是遲來一會,可能就接到社區的電話了。于是,護士領著他去取樣進行核酸檢測。經過科研人員的努力,現在已經縮短了出結果的時間,四個小時就能出結果。 這期間他們需要在醫院里等,也就是在等待的時間里,時幸看到了疫情籠罩下醫院的恐怖。她甚至看到,醫院里有的工作人員穿著一層自制的薄薄的塑料膜當隔離衣。所有的醫療物資都必須優先滿足醫護人員,但整間醫院的運轉不僅僅只有醫護人員,也有許多其他的工作人員,他們同樣暴露在病毒的面前。 她還看到,今天醫護人員的午餐是方便面和八寶粥。現在還是初二,所有餐飲行業都沒有歇業了。因為疫情的原因,也不準營業。醫院領導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協調,人手還沒有協調過來,暫時只能供應這些干糧。 ......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