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十二歲正在念初一的牛犇內心是憔悴的。因為他從來都沒有想到過,自己的學生。也就是剛剛從異界回來的脫節中老年張桐居然連什么是WIFI都不知道。 “網際,網絡,網路,網線。你滴明白滴干活兒?”牛犇感覺自己在和外國人交流一樣,就差喊出一聲【八格牙路】摔鍵盤了。 網路這東西張桐自然是懂得。淮海可是中國內地開發最早的城市之一。在穿越前的九九年已經開始慢慢要普及網絡了。 但是那個時候上網依靠的是一根電話線,而用了電話線上網的話,家用電話就暫時不能打電話了。重要的是,那個時代上網很貴。 張桐依稀記得當年開通網絡的費用就要好幾千塊,然后網費是三塊錢還是四塊錢一個小時,然后可以享受128KB或者是256KB的上網速度。 所以那個年代在家里上網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去網吧要便宜的多。網吧網費只要2~3元一小時。去網吧上網還不需要購置昂貴的家用電腦,畢竟九九年買一套電腦差不多要一萬了。當時那可不是一筆小錢。 所以張桐明白網絡是個什么東西,但是卻沒有實際接觸過。在九九年,上網可不是必備技能。使用電腦和各種3C產品也并不是在所有年輕人中都流行并且覺得很酷的事情。 那個時候在街機廳里玩拳皇97用瑪麗連出一套三十七連的連招才是年輕人覺得特別酷的事情。 或者是玩拳皇99用K打出一套五割的傷害也是很酷的事情。 電腦?有人玩,但是那是屬于少數有錢人家的玩具,距離普通人很遙遠。反正對于當時的張桐來說很遙遠,當時他父母只是用這家店面經營著小吃部,哪里有錢去買一臺對他們來說毫無用處的電腦? 雖然說當時學校也有少量的上微機課,但是最多教一下開關機和五筆打字了,其他的什么都沒有了。 所以牛犇同學原本覺得最簡單,最快速就能讓張桐掌握這個世界局勢的方法在一開始就受挫了。因為網絡的問題解決了,讓張桐和隔壁賣鮮花的夫妻商量了一下,對方表示愿意讓他蹭幾天網。不過最好還是要盡快自己辦理寬帶業務。 但是網絡問題解決后,另一個問題出現了。因為張桐根本用不來現在的電腦!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