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七零章 南下-《日月風(fēng)華》
第(2/3)頁
通濟渠自洛口出黃河,經(jīng)鴻溝、蒗蕩渠、濉水通入淮河,入淮水之后,順淮水往東入山陽郡,改道繼續(xù)往南,經(jīng)揚州、蘇州入杭州,將江南與江都以這條水渠相連起來,與另一條通往東北方向的永濟渠都是前朝所修,亦是前朝留下來的最大渠道成果。
比起永濟渠,通濟渠對帝國的作用自然是更為重大,幾乎可以說是帝國的命脈所在。
江南賦稅以及江淮的糧食,大都是以通濟渠這條水路北上。
前朝時期便在洛口興建了糧倉,大唐立國之后,洛口倉更是保障京都的糧倉重地,帝國強盛之時,洛口倉數(shù)次擴建,倉城方圓二十里,共有三千窖,每窖可存糧五千石,鼎盛之時,洛口倉存量千萬石,駐軍數(shù)千守衛(wèi),是當(dāng)之無愧的天下第一糧倉。
這里不但是存糧重地,更是交通要處,洛口官渡往東北便是永濟渠,南下正是通濟渠,而往西北不到百里地,便是京都,水路暢通,從南方運過來的糧食,大都是囤積于此。
秦逍以行人到得洛口官渡之時,天還沒有黑。
秦逍是第一次南下,顧白衣也極少出京,陳曦雖然是向?qū)В@一次不便以真實身份示人,在外人看來不過是一名大理寺刑差,所以一些事宜都有大理寺寺正費辛出面。
此番費辛跟隨秦逍下江南,尚不知道是要前往調(diào)查江南內(nèi)庫案,真以為是秦逍心血來潮,要去江南巡案,樂得跟在小秦大人身邊往江南走走,只以為到了江南,歌舞升平,說不定還能從江南撈些好處回來。
所以到了洛口官渡,不用秦逍吩咐,主動去和官渡的人員接觸。
官渡的人員驗了費辛的文書,知道這是大理寺的官員出巡,他們常年負責(zé)船只調(diào)運,在地方過來的官員面前自然是擺足威風(fēng),但是京都有官員出行,那是一定都不敢怠慢。
十五個人,十五匹馬,至少也要兩艘官船方可,官渡的人員會先負責(zé)準(zhǔn)備好所需官船,至于所需的花銷,到時候列出單子,送到大理寺報銷。
費辛在大理寺是五品寺正,京都這樣品級的官員沒有八百也有五百,微不足道,可是出了京都,七品官員就已經(jīng)是百姓眼中的大官,費辛五品寺正也足夠威風(fēng),像秦逍這樣的四品官員,尋常百姓想見一面都是難得。
官渡人員辦事效率不慢,天黑之前,已經(jīng)調(diào)了兩艘官船準(zhǔn)備妥當(dāng),六名大理寺刑差和兩名紫衣監(jiān)吏員乘坐一船,陳曦和秦逍等人一起,馬匹也分別安排在兩艘船上。
秦逍見到官船的時候,比自己想象的要大的多,比起這里的官船,自己給秋娘買的那艘游船就像一塊木板。
一艘大船容納四五十人不在話下,十五個人分乘兩艘船,雖然還有馬匹,但卻依然顯得寬敞無比。
秦逍頭一遭乘坐如此大船,心中感慨,至少大唐官員出行的待遇確實不差。
船上配備有廚子和船夫,所有的需求和供應(yīng)也都準(zhǔn)備得很周全,乘船南下,即使順風(fēng)順?biāo)瑓s也要十天左右的時間,如果吃穿欠缺,途中難免要停船靠岸補充,大大耽擱時間,所以費辛和官渡人員交涉過后,船上的吃喝用度卻都是準(zhǔn)備得十分充實。
一切準(zhǔn)備妥當(dāng)之后,秦逍也沒有耽擱,吩咐連夜出發(fā),揚帆順?biāo)隆! ≌庙橈L(fēng),離岸之后,官船揚帆,行進的倒也是頗為迅速。
眾人也各自歇息,穿上有的是房間,一人一間房也是綽綽有余。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盘锦市|
威远县|
横峰县|
盐池县|
文成县|
高碑店市|
昌江|
南木林县|
怀远县|
黑河市|
罗甸县|
阜南县|
岚皋县|
莱州市|
静宁县|
安福县|
湖南省|
同江市|
合江县|
文化|
芜湖县|
英山县|
视频|
阿巴嘎旗|
奉节县|
碌曲县|
青铜峡市|
拜城县|
同德县|
基隆市|
木里|
郸城县|
浦县|
离岛区|
吉隆县|
历史|
沙湾县|
区。|
锦屏县|
金阳县|
沂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