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回去的路上,天空淅瀝瀝地下起了小雨。 何瑾也知道此事,歷史記載從今年六月開始,就一直下雨。還連下來兩個多月,不少地方都發生了洪澇,董卓也就是以此為理由,罷免了司空劉弘。 天災應人事,這是東漢儒家天人感應的基礎思想理論。 天降災禍就是人事不順,往往要罷免三公之職。貌似東漢的三公,就是為了災異罷免而設置的。 雨一直下,氣氛不太融洽,在同個馬車下,何瑾感到心在漸漸變化...... 當然,此時的何瑾和何咸這兩兄弟,顯然是坐車里而不是躺在車底下——之所以這樣感慨,是他覺得前世張宇的《雨一直下》歌詞,特別適合眼下尷尬的情景。 自從上了馬車之后,兩人就各懷心事,誰都沒說一句話。 區別是,錯過張遼的幽怨,何瑾很快就釋懷了??珊蜗踢@里,似乎一直在為見董卓之事煩憂,愁眉不展。 又行了兩柱香的時候,何瑾再也忍不住了,準備主動開口打破沉默。 可就在他一扭頭,開口呼喚何咸的時候,何咸此時也正巧扭頭,口中呼喚道:“瑾弟,你為何......” “呃,既然兄長也有事,就請先說吧......” “呃,還是瑾弟先說吧......” “長幼有序,名分有別,還是兄長先說......” “瑾弟你也長大了,適才一番論對,為兄也覺得耳目一新。值此家門危難之時,我等兄弟自當戮力同心,還是瑾弟先說......” “哦,那就我先說吧?!比缓?,何瑾就點頭了。 可何咸這里還準備繼續謙讓呢,一見這架勢,立時就覺得......自己好像拿不住,這個性情大變的弟弟了。 算了,他先說就先說吧,看他到底能說出什么重點來。 可想不到,何瑾說的根本不是重點,而是開口就拋出致命一問:“兄長,我費了那么大的勁,好不容易才忽悠了住董卓,你為何最后卻掉了鏈子?” 說著,又想起何咸不懂掉鏈子的意思,補充解釋道:“呃......就是為山九仞、功虧一簣的意思?!闭f完,還畫蛇添足地,又施了一禮。 “我!......”何咸這下可不管什么新鮮名詞和亂施禮了,直接被噎得眼都翻白,心頭怒氣蹭蹭地就涌上來了:你還好意思說?......先父的喪期守不守了,節操名聲你還要不要? 更何況,董卓那是什么人? 西北一介粗鄙的武夫,你竟然還那般厚顏無恥逢迎拍馬,到底有沒有一點士人的底線?另外他的做法你也見到了,連一言不合都不算,說殺人就殺人......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