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建文新政-《日月永在》
第(2/3)頁
解縉止不住的樂,但還是勉強繃住臉,一本正經的回道,“方閣老教訓的是。”
幾個人往謹身殿的方向走著,一路上倒是嘴沒閑著,等進了謹身殿,朱允炆不在,雙喜引著四人落座,“陛下回寢易服去了,幾位稍待。”
冕服之儀,堪稱華美絕倫,是中國制衣的巔峰創造,西方整天叫嚷著文藝復興,號稱世界文明的先導者,真讓他們見著華夏的冕服,保準這群人知道什么是天朝上國和西方野蠻人的區別。
但朱允炆卻恨不得一次都不穿,這衣服好看是好看,就是穿身上太累,而且穿起來費勁,脫也一樣費勁,幾個小宮女小心翼翼的招呼一刻鐘才全部卸下來,然后給朱允炆換上輕簡的便服。
等朱允炆到了謹慎殿,四人起身見禮,朱允炆笑道,“先坐吧。”
朱允炆身后有一小太監,端著一碗餃子走到方孝孺跟前,輕輕放下,“陛下說方閣老一定餓壞了,先吃點東西,議政的事不急。”
方孝孺也不知道是感動還是餓的,雙目含淚,哽咽著,“陛下仁義,臣慚愧。”
看得出來也是餓壞了,接過碗筷狼吞虎咽,不到三五分鐘就吃了個一干二凈,一抹嘴,打了個飽嗝,這才舒坦下來。
朱允炆看著好笑,輕咳兩聲壓下笑意,“朕御極八個月,今日更元,也確實應有新政,召諸卿來,也是議一議,這新政當如何。”
四個人互相看看,好在都是飽學之士,施政的腹稿都有,因年長而居三閣之首的暴昭先開了口,“陛下登基以來,朝野無不對新政翹首以盼,陛下此時欲頒行新政,此當時矣,恕臣直言,前朝苛刻,動輒有臣民因言獲罪,或株連滿門,或連坐鄉里,嚴法酷刑難稱盛世,新朝新政當寬仁為先。”
暴昭此前是刑部尚書,洪武朝的刑法最是了解,他一開口難免離不開這點。
朱允炆點點頭,“所謂亂世用重典,如今天下太平,民生漸復,確實應削減嚴法,之前朕裁汰教坊司便有此考量,一人犯罪而禍連滿門,如此有悖人倫道德,那便自今日起,謀逆大罪僅誅三族,其余罪行,絕不再加殺戮,包庇罪除外。至于民間百姓偶有風言行徑,發配邊疆便是,不可再連坐鄉里。”
朱允炆倒是想免掉因言獲罪的刑法,但這是封建社會,皇家的威嚴是萬不能損傷的,民間妄議天家而不處罰,就會給君權抹黑。
即便如此,也另四人齊贊,“陛下仁德似海,臣等代天下謝隆恩浩蕩。”
“那這第一條就先定下來,回頭暴閣老著刑部附改大誥,朕這邊會同內閣加了印,便明發中樞十三省。”
朱允炆又把目光移向郁新,“郁閣老這邊呢。”
郁新沉吟了片刻,“陛下,臣主政戶部,深知鹽、糧、生鐵等物皆國之根基,不可輕觸。然自海運發達,沿海多有私賣鹽產者,糧食、生鐵跨省販賣更是如過江之鯽,既然如此,臣斗膽進言,民商之事,當改堵為疏。
閔浙、山東、兩廣可設鹽市,與其年年政府采買分銷全國,不如鼓勵各省自行采買,以每日銷量加征商稅,如此一來,國家省下一筆運費,又多了一筆不菲的稅收。”
郁新的話讓幾個人都有些猶豫,朱允炆倒是眼前一亮,逐步放開民間通商管制,有利于資本的流通發展,后世強國之基不就是改革開放嗎,萬事搞大鍋飯,事實證明是國窮民敝。
方孝孺這個時候也吃飽了,反對的聲音喊得響亮,“郁閣老所言差矣,自古鹽政乃朝廷禁忌,鹽政交于民手,豈不聞商人以利趨,甘肅、關西之地缺鹽,商人自閔浙、兩廣購鹽,完全可以高價出售,屆時民怨沸騰,如此奈何?”
這時候大明不比后世,空運、鐵路四通八達,全國生活基礎物價所差無幾,此時的大明,自沿海產的鹽,想到關西七衛和甘肅,起碼要半個月,這里面的物流運輸費用巨大。所以即使是朝廷官買,出售的時候也要比江南貴上兩倍,即使如此也有虧損。只不過虧損的部分是有政府買單罷了。交給民間,價格不知道還要翻上多少倍。
郁新倒也不慌,淡然一笑,“鼓勵民間通商,自然要支持商品價格依附市場規律,古之先民時期,沒有錢財,便以物易物,江南物饒豐富,西北也有特產,生鐵、煤石、北地的皮草,這都是江南所未有的,開放鹽政,自然也可以開放西北的鐵政。”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雄县|
彩票|
西宁市|
托克逊县|
无为县|
静宁县|
武鸣县|
临城县|
巴南区|
凤城市|
工布江达县|
嘉峪关市|
兴安县|
东丽区|
龙游县|
宜州市|
古浪县|
宝兴县|
康乐县|
河北省|
忻州市|
岳西县|
新蔡县|
福贡县|
海原县|
桐梓县|
合山市|
陆河县|
惠州市|
盐津县|
蕉岭县|
东港市|
周口市|
潮州市|
许昌县|
阿拉善左旗|
象山县|
三门县|
太仆寺旗|
迭部县|
虞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