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削藩策-《日月永在》
第(2/3)頁
“新朝伊始,朕當如何?”
“內穩朝局,外削諸藩。”
朱允炆瞇起了眼睛,“如何內穩朝局,外削諸藩。”
“太祖大行,朝中百官俱都看著陛下,伏望新政,太祖嚴苛,縱是部院大臣也是朝不保夕,想要穩定朝局,非寬仁不可。”
新帝登基,先施仁政收天下心,老套路。
朱允炆微蹙眉頭,已有一分失望,“那外削諸藩呢?”
“九大塞王是太祖欽定,卻并非個個都是擁兵自重之徒,據草民所知,谷王、遼王、肅王曾多次上折祈請改藩,為太祖拒,陛下御極,加恩天下,自當于此時厚待親王,想要改藩的,可酌情另選封國。”
朱允炆這才點了點頭,這倒是一個不錯的主意。
將邊防塞王改藩內陸,他們自然就沒了手握重兵的借口,他們就藩邊塞,那些強兵,本來是為了防御蒙古余孽所設,并非藩王私兵,只是這些藩王以親王之尊代行將事罷了,改了藩,部隊又不跟著走。
沒了兵權,不過一家老小,屁的威脅都沒有了。
“肅王、遼王、谷王,都是弱藩,九大塞王中,以寧王、秦王兵最廣,以燕王兵最精,這三王怎么辦?”
解縉以額貼地,“先秦王早薨,如今襲爵的乃是陛下之宗弟,沖齡之年,陛下多多恩賞即可,寧王久居塞外,后勤輜重皆賴朝廷,若封了大同,寧王八萬兵馬,就要餓死于長城之外,寧王多智,豈能看不到其中利害,草民敢以項上人頭擔保,寧王,絕不敢反!“
朱允炆終于正色起來,微微直起身子,“你起來,坐下說話吧。”
解縉道謝,拱手道,“至于燕王,草民不敢欺君,草民謀算幾年,并無良策,只得行堂堂正正王者之道。”
朱允炆哈哈大笑起來,“王者之道,你的意思,便是讓朕以帝王之尊,強行調燕王回京,圈禁一生?”
“正是。”解縉回道,“燕王久居北地,抗擊逆元,屢立戰果,于國朝有大功,當厚賞,且燕王以上年歲,先秦王、晉王早薨,陛下憐燕王之體,不忍其在北地再受風寒,回京診治,若健康無二,加節鉞,改封江南。”
“若燕王驟反,何以平定?”
“陛下廣施仁政,加恩親王,于國是仁君,于家是慈父,陛下降旨而燕王拒,便是悖逆君父,叛賊逆子,天天人皆可誅之,陛下革去燕王宗親之名,再令漠南衛所封斷燕王北遁之路,寧、遼二王東西夾擊,谷王扼其南下,順天疲敝,養不起四萬精甲,彼時,陛下明頒恩旨,只誅首惡,不糾余兇,旬日,則燕王衛自取叛逆首級伏獻陛下御前!”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格尔木市|
大新县|
金寨县|
康平县|
全南县|
瑞安市|
富锦市|
清水河县|
隆林|
合川市|
奈曼旗|
呈贡县|
封开县|
梅河口市|
丰镇市|
铜梁县|
佛学|
乐陵市|
宁强县|
二连浩特市|
共和县|
龙口市|
梓潼县|
巧家县|
湟源县|
萍乡市|
右玉县|
金溪县|
云安县|
清水县|
新兴县|
益阳市|
黔江区|
咸丰县|
沾化县|
长兴县|
翼城县|
河津市|
通道|
青龙|
营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