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卡爾……” 恩格斯不知道為什么卡爾·馬克思會突然做出這項決定,但是將《國際歌》定義為國際工人代表大會的歌曲,無異于將加里安架在火上烤。他是拿破侖三世的肱股之臣,這會讓人怎么想。 幸好加里安已經考慮好退路,他解釋說道,“這首國際歌的作者,是一位死在監牢中的無名革命者,這樣向官方解釋,總不會懷疑是我了吧。” “好主意。” 馬克思放下了餐叉,他激動的說道,“等下我便回一趟辦公室,提交這份提議。” 宴會結束之后,馬克思返回了辦公室,并且讓助手草擬了一份關于共產主義者官方指定歌曲的提案,然后準備在會議上由常設委員會投票贊同或者支持。 常設委員會是國際工人代表大會中的最高機構,由主席、總書記和各國通訊書記組成。 一開始他們對于馬克思提議的想法不以為然,畢竟一首革命的歌曲與工人階級運動之間似乎并沒有什么聯系。如今擺放在第一位的應該是廣泛的建立起各國之間的合作組織。 而馬克思則在會議上強調,應該有一種精神力量可以將全世界的無產者們都聯合起來,他們是一個工人國際合作組織,就如同一個國家框架一般,有合作機構,有國歌,有武裝力量,他們廣泛的分部在歐洲各國,就如同游蕩在歐洲大陸的紅色幽靈一樣。 加里安站在他們面前,看著各國通訊書記和馬克思之間各執一詞,爭論不休。他突然開口說道,“在座的各位,或多或少都了解過《馬賽曲》吧?” “當然,這可是激勵著法國大革命序幕曲。” 在場幾人面面相覷,不知道加里安想表達什么。 “當時受到巴黎雅各賓派的影響,阿爾諾帶領馬賽港的市民設計奪取了要塞,得到了武器,并驅逐了公爵,他們舉行集會通過決議組織義勇軍進軍巴黎去搭救同情改革的議員,馬賽市民積極參軍,高唱著馬賽曲向前進發,揭開了法國大革命的序幕。” 后來拿破侖在稱帝之后下令取消《馬賽曲》國歌地位;1815年路易十八復辟,改國歌為《法蘭西王子返回巴黎》;1830年爆發七月革命。在巴黎戰斗的街壘上《馬賽曲》重新響起; 如今,《馬賽曲》儼然成為每位法國人心中一個神圣的標志,在反對帝國的土地上,到處響徹著革命的號角聲。 “你想要表達什么?” 德國通訊書記有些不明所以的問道,“請加里安閣下直觀的說出來,您到底想要表達什么?”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