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 加里安連忙解釋說道,“沒事,相信我,和馬克思先生打好關(guān)系,以后手中還多了一張保命符。” “我不聽,我不聽,我不聽。” 巴蘭池夫人盯著面前的男人,反問道,“反正我也管不了你將來要做什么,革命也好,寫書也罷,男人要做的事情身為女人的我都應(yīng)該支持,所以我就一句話,到時候真的要亡命天涯了,你會不會拋下我?” 加里安終究是小覷了女人提出問題的刁鉆角度,原本他以為是要催促自己離開倫敦,卻沒想到問的是會不會大難臨頭各自飛。 他一把摟過巴蘭池,將她抱在自己的懷中,頭靠著金色的發(fā)梢,小聲的說道,“那我選擇拋棄世界,留下來陪你,好不好?” 沖鋒陷陣的榮耀交給改變世界的有志之士吧,像加里安這種人最多在幕后出謀劃策,免得死后連先賢祠都躺不進去。 而且伴隨著在倫敦的聲名鵲起,加里安也預(yù)感到自己的身份如同被人剝洋蔥一樣,被人一層一層的揭露出來,再這樣下去,遲早會真相大白于天下,但是自己卻沒有辦法改變這個現(xiàn)狀。是金子走到哪里都會發(fā)光,是人才到哪里都有爭議,恐怕這就是有才華的人最大的苦惱吧。 加里安只能這樣安慰自己了。 關(guān)于加里安身份的猜測在倫敦慢慢的發(fā)酵,然而遙遠的巴黎,關(guān)于加里安的傳聞,在經(jīng)歷了半年多沸沸揚揚,眾口不一的猜測之后,隨著時間的推移,終于日漸冷靜下來。 翻過了新的一頁后,人們便很少在提起這個名字,只是偶爾在看到他寫下的詩句時,會不由自主的回憶起那個名字。 小仲馬一行人已經(jīng)放棄了尋找加里安的下落,他們覺得當(dāng)作為一個閃光焦點的人物,他不可能永遠隱姓埋名,總有一些地方會留下他驚世駭俗的傳說。 這一天,小仲馬像往常一樣,從自己的信箱里拿出書信放在桌上,有些是讀者的來信,然而其中一封來自大不列顛的越洋書信引起了他的注意,小仲馬從一堆信封中拿起了信件,署名是熟悉的狄更斯先生。 他與狄更斯已經(jīng)一年多沒有通過書信來往了,抱著好奇的心態(tài),小仲馬用刀刮掉紅色的火漆,從棕褐色的封皮中取出了書信,他打開看了幾眼,立刻變得不淡定了! 狄更斯在書信中描述了一個在倫敦新崛起的作家,而他所描述的人物居然跟之前在巴黎失蹤的加里安有著極高的相似度。小仲馬看了一眼書信寄出的時間,是在一個月之前,他連忙出門去找一趟波德萊爾,打算向巴黎文藝界宣布這個喜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