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臣如此,王觀瀾必定更勝于臣!” 蔡澤聲音凝重之中帶有一絲絲惶恐,這一路行來,他對秦國上下有了十分透徹的了解,對今后治國理政的幫助不可估量! 這也是他最戒備的地方,他能了解到的,王觀瀾必然能了解到,他了解不到的,此人未必了解不到。 一個他國之人,比秦國相邦更了解秦國,這怎么能不讓人惶恐。 秦王聞言面色不變,反而問道: “依相邦觀之,我秦國可否招攬此人?” 蔡澤沉思片刻,搖了搖頭: “臣摸不透此人的心思,不敢私自揣度,但此人對我秦國并無惡意,相反,此人對商君變法贊不絕口,并非毫無可能!” 秦王微閉雙眼,猛然睜開,果斷的吩咐道: “明日,寡人要親自去行館拜會此人,蔡相,你隨寡人一同前往!” 蔡澤聞言一驚,想要起身勸阻。 這可不是話本小說,什么三顧茅廬、禮賢下士,這都是扯淡。 作為一國之君,能夠待之以誠,這就是最大的禮遇了! 三顧茅廬? 只是一些自認懷才不遇的秀才們的意淫罷了。 戰(zhàn)國講的是什么? 是君以國士待我,我必國士報之! 什么叫做國士以待? 就是你把國家重要權柄交給我,我必然會為你做出應有的貢獻! 是公平,是對等! 戰(zhàn)國是一個權詐的時代,什么空口白話都沒有實際行動實在。 這也是禮崩樂壞的原因。 人與人之間沒有信任,有的就是實際,就是白紙黑字! 不相信任何虛言,自然就不在乎任何虛禮。 在蔡澤看來,秦王這番虛禮并沒有什么意義,還不如許以高位,賜以厚祿,這可比禮賢下士管用多了。 “大王,此事不妥,明日還是讓臣去迎接此人吧,大王位尊,不宜輕動。” 秦王自然明白相邦的顧慮,搖了搖頭,鄭重說道: “此人手中有寡人所欲之物,將于求人,先下于禮,王觀瀾此人確有神異之處,寡人親自迎接,算不得折損顏面!” 蔡澤一聽此話,心下好奇,直接問道: “不知大王所欲何物?” 秦王聞言,微微一笑,看著蔡澤反問道: “蔡相可知,這王觀瀾游了幾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