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大約過了二十分鐘,小院里出來一個身穿長袍馬褂的大爺,看了看排隊的眾人,揮了揮手,把大家都讓進院子里。 進了院子,王學斌四處打量。 院子里靠墻角有一排武器架,和幾個石鎖,武器架上只擺著幾桿長槍,長槍有兩人來高,沒有槍頭。石鎖憑借他的經(jīng)驗判斷,小的有二十來斤,大的得四十來斤。 院子前方有一架方桌和一把太師椅,桌子旁邊站著一個身量不高,但很精神老人,看年紀應該就是福全公。 孫祿堂此時也正在打量這些人,忽然似乎感到有人在打量自己,扭頭順著視線來源望去,看見一個身材高大的青年,看了看沒發(fā)覺異樣,便開口說道。 “老夫孫福全,此次登報實乃不得已為之。 老夫一生身兼太極、形意、八卦三家之長,卻未能替祖師傳道,在傳弟子要么難通三家真意,要么英年早喪。 此次登報實為尋一天賦慧達者,能夠盡受老夫技藝。 所以老夫在此立下了這些規(guī)定,諸位若是不能遵守,還是早些回去吧! 倘若有一心向武,三年之內不事他職,且進過學、讀過書的,可進得內堂,與老夫詳談。” 說完不顧人群的嘈雜的議論聲,徑直走進內堂。 王學斌看著周圍的人,有的在抱怨條件太嚴,有的在暢想未來的學武生涯,還有的嘴里默默念叨著,仿佛在組織語言。 他看周圍沒人先進去,就提著茶葉率先走了進去,在進門的過程中,他能感到那種如芒在背的感覺,有的人在看他,有的人在看他提的茶葉。 孫祿堂坐在內堂喝茶,見有人進來,放下茶碗,伸手示意王學斌坐下。 王學斌見狀抱拳尊了一聲福全公,將茶葉放在桌上,坐在下首位置。 孫祿堂打量了一下王學斌的樣貌,見他五官端正,目光清亮有神而不斜,滿意的問道:“小伙子是哪里人啊?” 王學斌拱手回到:“晚輩王學斌,原是洛河人,因兵災逃到杭城,在杭城幾年算是攢下一份家業(yè),因前年目睹國術大會盛況,念念不忘,恰逢此次前輩登報收徒,便慕名前來,想要求得真?zhèn)鳌!? 孫祿堂聽聞,點了點頭問道:“你家中父母可同意你學武么?” “晚輩父母已不在此世了。” 孫祿堂聞言轉移話題道: “有道是煉武三年樁,你這三年可能保證一心練武?” “晚輩這些年也算是有些余財,三年時間還是不打緊的。” 孫祿堂聞言擺了擺手:“唉~拜了師這三年不需你的花銷,關鍵是能否專心。” 說著站起身來說道:“來,你站起身來,雙臂平舉。”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