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歷史的進程已加快,張羽離開洛陽沒有幾天,董卓就已全面控制了洛陽局勢,引誘呂布刺殺了丁原,吞并了丁原的并州軍,拜呂布為騎都尉,呂布成為董卓的貼身保鏢。 聯(lián)合了呂布的董卓,借故殺死少帝劉辨,毒殺何太后,通過對朝廷最高階層人員的更換和處理,整個東漢政府幾乎完全受制于董卓:皇帝的廢立、朝臣的任免、重大政策的制定,都由董卓說了算。此時,野心極度膨脹的董卓,已經(jīng)目空一切。 董卓將自己升遷為太尉,掌管全國軍事和前將軍事務(wù),后又自封郡侯,拜國相,躍居三公之首,掌宰相權(quán)。董卓雖然名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國相,但實際上卻遠遠超越皇帝,享有“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等特權(quán)。自己加官進爵后,董卓還利用自己手中的特權(quán),大肆加封董氏家族成員。他首先封自己的母親為池陽君,越禮配備家令和家臣,地位與皇家公主相當(dāng)。同時,董卓又拜弟弟董旻為左將軍,封雩侯,另外還封自己年幼的孫女為謂陽君。更有甚者,“卓侍妾懷抱中子,皆封侯,弄以金紫”。 董卓在玩弄權(quán)術(shù)的過程中,暗中培養(yǎng)爪牙,廣為收羅親信,用拉攏、誘惑、排擠等手段打擊和陷害一切于己不利的勢力和集團。封侯后,董卓極力拉攏司徒黃琬,司空楊彪,抬舉和扶植已被貶斥的陳蕃、竇武等人。董卓不光全部恢復(fù)陳蕃等人以前的爵位,還擢升他們的子孫,以使他們世世代代為己所用。 董卓利用手中特權(quán),重新提升和任用大批黨人,如吏部尚書周鉍、侍中伍瓊、尚書鄭公業(yè)、長史何颥、司空伍處士等。不僅如此,只要是與以上人員有關(guān)的黨錮之徒,董卓都把他們拔為列卿,一時之間,“幽滯之士,多所顯拔”。 然而,董卓卻把皇甫嵩當(dāng)成眼中釘,肉中刺,非拔除不可。 事實上,皇甫嵩與京兆尹蓋勛也確實在密謀如何討伐董卓。 皇甫嵩和蓋勛假如聯(lián)手討伐董卓變成事實,十個董卓將都不是對手。不僅在于皇甫嵩擁有著極高威望,還在于手握重兵。皇甫嵩當(dāng)時統(tǒng)兵三萬駐扎在扶風(fēng)郡,這些隊伍一旦殺到洛陽,董卓怎么可能是皇甫嵩的對手? 歷史必然改寫! 可是皇甫嵩屬于愚忠份子,只要天子有詔,這詔即使是命他前來洛陽斬他的頭,他也會堅決執(zhí)行。 讓皇甫嵩反叛天子,絕對沒有可能性。 即使天下人都造反,他也不會。 董卓對皇甫嵩的個性與思想有著深刻了解,為了殺掉皇甫嵩,他只是略施小計,就把皇甫嵩誆來了洛陽。 董卓以天子名義給皇甫嵩下詔,調(diào)他前來洛陽擔(dān)任城門校尉,皇甫嵩便放棄了討伐董卓計劃,帶著全家前來了洛陽。 現(xiàn)代人也許對城門校尉這個官職看不上眼,其實在那個時代,這個官職相當(dāng)顯赫,一般只有外戚寵貴才能擔(dān)任,因為此官職與執(zhí)金吾、北軍中侯互不隸屬,是東漢中央宿衛(wèi)系統(tǒng)中的城衛(wèi)軍。 再說了,此時的董卓正在全面任用士人當(dāng)官,皇甫嵩和相當(dāng)一部分士人一樣被董卓行為表象所迷惑,以為董卓真心匡扶漢室。 皇甫嵩一來到洛陽,京兆尹蓋勛便孤掌難鳴了,他也不得不接受董卓調(diào)令,到洛陽擔(dān)任議郎。 皇甫嵩來到洛陽沒有三天,主管官員便秉承董卓之意上奏,污告皇甫嵩謀反,董卓下令抓捕皇甫嵩,決定快速審判,立即執(zhí)行。 堂堂的漢末三杰之首,為大漢建立了不朽功勛的皇甫嵩命懸一線,隨時都有可能被董卓砍了腦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