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散開了-《姑娘她戲多嘴甜》
第(1/3)頁
考場舞弊,有大有小。
規矩再是森嚴,也會有人孤注一擲,冒險去拼一把。
有帶小抄的,大部分在入場時就被查出來,趕出考場,運氣極好的,興許能夠蒙混過關。
但這是極少數里的少數。
與其比運氣,不如塞銀子。
這種手段,童試時興許還有幾起,真到了秋闈、春闈時,敢生這樣歪心思的,十之八九,沒有前途。
能參加秋試的,都是有才之人,比的皆是真本事,想靠小抄脫穎而出,未免天真。
可哪怕是這么不上臺面的手段,除了舞弊的考生,也還有檢查考場時“不仔細”的吏官牽扯在內。
小抄之外,還有泄題。
沒有進考場前,就已經知道了試題,經義背得滾瓜爛熟,策論文章也想好了落筆的方向。
如此一來,自是比老實的考生占了先機。
這之中,考生背后,便有了泄題之人。
還有一種,是批閱的考官認得考生字跡,悄悄換了卷面名字,在放榜時做了手腳。
那么,舞弊的罪名里,考官也脫不開身。
無論是哪一類的舞弊,就像溫宴在琢磨的一樣,不是一個人的事情。
不是溫辭一人,就能“危害”考場了。
霍以驍挑了挑眉,他聽懂了溫宴的意思。
回想了一番錢暉夢境里的話,他道:“‘若不是提前知曉考題,你憑什么能中?’他說過這么一句吧?”
溫宴頷首:“他們是覺得,大哥知道了考卷內容。”
頓了頓,溫宴又道:“王笙那天與他父母說過,他們這樣的人家,便是中了,也是瞎貓撞著了死耗子。”
如此,把兩廂一結合,就有了個大體的方向。
溫辭下場比試,因著侯府公子的身份? 他提前得了試題內容? 做了準備,因而考中了。
霍以驍短促地笑了聲? 嘲弄意思明明白白:“都念了這么多年的書了? 怎么會有這么天真的?”
科舉,是朝廷選拔人才的手段之中? 最廣泛、也最重要的一環。
多少優秀的官員,是靠著這條路? 一步步走到了朝堂上? 得以參與朝政、指點江山。
寒門亦能出貴子,很多讀書人就指著科舉來改變一家人的未來。
因此,朝廷絕不可能給勛貴子弟們泄題,保證他們能高中? 而忽略了其他書生的前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