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事實證明,吳倩文的講演非常成功。 制作精良、內容豐富的ppt,標準的英式英語,以及女性本身的優勢,讓吳倩文收獲了大量的掌聲。 王斌對兩個優秀弟子的表現也非常滿意,甚至不禁感慨,這一代年輕人可比自己年輕時的起點好太多,機遇也多太多了。 王斌不禁回想自己年輕的時候,第一次來到倫敦,那時候看到外國專家可是真的雙腳發軟。 不是自己沒骨氣,是真的沒有比較的資格,沒有挺直腰板的底氣。 當年自己和許許多多優秀、聰穎的同齡人,受國家委派海外求學。 在這段路途中,超過九成出來的人,最終都沒有回去。 而自己和少數一些同學,回到祖國,將國外先進的技術帶回那片落后、赤貧的土地。 這里面有個人的選擇,也有命運的無奈,但不管怎么說,昔日的同窗踏上了兩條截然不同的道路。 不論民族大義,就是從個人的角度上,如今也說不清誰虧誰贏了。 留在歐洲、美國的同學們,有的已經是某某大學的終身教授、有的嫁給了洋鬼子相夫教子,生活大抵是不差的。 不過事到如今,回國的同學也終于可以自豪的說,咱們也很成功了。 而王斌本人獲得這個英國醫學科學院的外籍院士,在他看來,便是最大的“成功標志”。 這說明什么? 說明外國人認可了自己! 雖然王斌知道這種想法其實還是落后的標志,但這,就是現實嘛…… 而未來,自己的學生們,孫輝也好、吳倩文也好,或者是他們的學生也好,終將有一天,會有更加偉大的學術發現,會有更加重量級的文章,會帶著歐洲人難以企及的科研成果,在這個舞臺上讓他們鴉雀無聲。 這一天終將到來,或許需要十年,或許需要三十年、五十年,但它終將到來! 王斌嘆了口氣,甚至有那么一剎那,老夫聊發少年狂,想將這些心窩子里的話放進一會自己領取院士聘書時的感言里面。 但他知道,自己不能這么說。 中國人講究謙遜,講究內斂。 這種氣勢洶洶,富有侵略性的話,絕對是不能說的。 不過稍微加幾個詞,應該沒事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