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夜宿太行山下-《三國之風起漢末》
第(1/3)頁
離開涿縣,經過高陽,安喜,常山,石邑,趙國,一共近了花了十五天時間,此時正在向著戰國之時趙國都城邯鄲前進,這十五天的時間,李風見識不斷的增長,對于漢末真正有片面的理解,此時雖然還不到民不聊生,但是卻也差不了多少。
沿路之上,李風還見到不少黃巾道人,只見那些黃巾道人到各個百姓家中施恩,為其看病施醫,傳揚太平道,叫那些百姓信奉太平道,信奉太平道教主張角,沿路李風看到不在少數的人已經信奉太平道,家中掛有張角畫像。
尤其是進入冀州境內,信奉太平道的人以倍數增長,隨處可見太平道教的之人,可惜李風沒有經過巨鹿,不然,李風真想去見見那位將東漢推向深淵的太平道教主,黃巾起義發起者張角。
不過很是可惜的是盧植所行走的路線是進入常山,過石邑而到趙國,與巨鹿錯開,沿路李風見過漢末的太行山,雖然李風在現代沒有見過太行山,不過有電視可看,根據李風的記憶,在東漢末見到太行山無疑更加險峻莫測。
遠遠看著那高聳的山峰,白云繚繞,茂密高大的樹木,遮天蔽日,這大自然的壯闊,無不吐露出此時太行山的神秘與傳奇,而這山下村民古來便有流傳,說著山中有神仙,更是為這太行山增添仙名。
而且這太行山乃是歷來兵家必爭之地,只因這太行山橫隔在并州與冀州之間,在這中間有一座天下聞名的雄關,名為壺關,這壺關將這太行山分成兩段,為南北之勢,若能占據這一雄關,便能進可攻,退可守,立于不敗之地。
邯鄲曾作為趙國長達百年的都城,是當時北方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在漢朝與長安,洛陽,臨淄,CD并稱五都,可見邯鄲之興盛,李風也是第一次前來如此繁華之地,猶如一位鄉下小子進入般,不停的觀看四周景色。
“如此繁榮,實乃第一次見,”李風看著四周景色感嘆到,與涿縣一比,那涿縣就像是鄉下地方,不過也確實如此。
“邯鄲就如此繁榮,不知那洛陽是拿何種盛況”坐在馬車之外的簡雍更不是不堪,眼睛都看直了。
說到洛陽,李風不經想到,在諸侯討董之后,董卓退守長安,居然會想到一把火將那洛陽燒毀,不得不說董卓的殘忍與果決,因為只有如此,斬斷希望,才能帶走一切,也將這大漢給僅存不多的顏面燒毀,加快東漢滅亡。
雖然邯鄲繁華,李風卻只是匆匆過客,只在邯鄲待了一天便離開,“怪不得曹操會在這里附近建都”看著漸行漸遠的邯鄲,李風想到了曹操。
“不知此行能不能見到曹操”李風也心生期待。
離開邯鄲后的下一座大城池便是有數千年傳說的朝歌,說到朝歌,或許大部分都不知道他在中國歷史中意義,不知道這座城池有三千多年歷史古都,是華夏文明的主要發祥地之一。
但是大部分人卻能說出這個地方,因為在現代,這個地方被搬上了電視,神話電視劇封神榜之中,商朝都城,紂王所在地。
而此時李風前往的朝歌也不是歷史中真正的朝歌,只因真正的朝歌在武王伐紂之時便毀滅,現在這朝歌乃是后來所建,始建于春秋,不過是不是歷史上商朝原地址那個朝歌就無從而知了,但是能傳承至今,也卻是古老不凡。
天空黑垂,一片片烏云匯聚而來,而盧植一行人運氣很不好,如今所經過之處又是前不著村,后不著店之地。
“傅將軍,離此地最近的落腳之地還需要多久”蔡邕打開馬車門簾,看看了天空問道,傅同,涼州人士,現為卑將軍,此行便是由他負責隨行護送。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邮市|
晋州市|
盐城市|
汉寿县|
颍上县|
北流市|
阿瓦提县|
隆化县|
太康县|
永善县|
淳安县|
郁南县|
德令哈市|
福建省|
崇左市|
开鲁县|
含山县|
凤台县|
高尔夫|
长治县|
林甸县|
武邑县|
洛隆县|
潼南县|
长葛市|
长海县|
鄯善县|
田东县|
阳信县|
龙江县|
乃东县|
铜鼓县|
鄂托克旗|
大余县|
且末县|
吴江市|
张家川|
镇平县|
肥乡县|
武冈市|
台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