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1182章 始識謀深別有功-《唐殘》


    第(1/3)頁

    而在冀州信都城內(nèi)。在批復了來自當?shù)卣陂_展轟轟烈烈改造運動的鎮(zhèn)反會,關于魏博。成德境內(nèi)數(shù)千人的處決、徒刑、流放、充邊、編役處置令后;周淮安也順手簽署并頒布了《太平三爵令》,正式將醞釀有年的國、士、民三爵體系確認下來。

    其中民爵最簡單,分為十二等階,只要輸黍納帛(捐贈)就可以得,更多是象征性的身份待遇和社會地位,比同體制內(nèi)等階出身的見官不拜和站坐論事,以及將子弟推薦入學大講習所的地方分校,技工、農(nóng)學等諸專科學堂的額外考試資格。

    而士爵則是專門提供給那些,正在在域外進行開拓的民間團體和家族,對其所占據(jù)的境外領土和形成相應勢力后的追加確認和封贈,并且以此建立全新的內(nèi)藩朝貢體系;授予諸侯、卿、大夫、士(各上中下)的十二等頭銜以及對應的榮譽勛職。

    然后,理論上只要不公開反叛或是脫力朝貢體系,就可以以家族和血緣世世代代的沿襲下去;并且可以通過有償?shù)馁Q(mào)易活動和例行特產(chǎn)輸貢,從中土朝廷獲得相應的支援和扶持力度;如果因此在境外逐步做大之后,還可以申請宗主上國予以升爵。

    最后是面向新朝開國功勛的國爵,同樣沿用《周禮》以降正常畫風下的公侯伯子男五等;但是進一步細分為國郡縣鄉(xiāng)四等采邑,然后每一等又分為襲三代、襲兩代、本代爵;每代世襲只有穩(wěn)定的一個核心繼承,而不允許推恩和門蔭至其他子弟。

    然后,當限定的襲爵世代結(jié)束之后,后人就自然轉(zhuǎn)為相應減等追授的門蔭出身;如果后世子孫實在不夠爭氣的話,那就連逐代減等的門蔭都守不住,直接降為白身的庶人平民也是等閑尋常的事情。

    在這個問題上,新朝的宗室、外戚和外姓勛貴基本一致,確保幾代之后就與庶民無異。以免像有明朱氏王朝一樣在傳承數(shù)代之后,就直接培養(yǎng)出一個龐大的不事生產(chǎn)、也不能從事任何職業(yè),而只能游手好閑、滋擾地方的寄生蟲階層來。

    另一方面,勛貴階層這種東西,雖然沒過兩三代就很容走向糜爛,但卻是用來制衡朝堂勢力不可或缺的一角;你看明朝勛貴在土木堡之后被打斷了脊梁骨,而文官開始引邊將入京營之后就開始變成什么鬼畫風,以至于皇帝要推出宦官來唱對臺戲。

    而逐級考試的科舉制固然代表了某種先進行的方向,但是在如今太平督府體制下農(nóng)官、工造、刑律、軍轉(zhuǎn)、商貿(mào)的五途之外,還是需要一些外部刺激和牽制的力量,才不至于讓其在后世不可避免的逐步內(nèi)卷過程當中,變成特定圈子里的一潭死水。

    畢竟,就算是后世新中國的早期發(fā)展過程當中,同樣也在國有企業(yè)和相應部門當中,誕生過內(nèi)招制度和專屬子弟學校、技術(shù)學校等等,這種確保相應職業(yè)和技術(shù)崗位,能夠穩(wěn)定傳承的特定時期產(chǎn)物。一直到教育徹底普及化之后才慢慢消失。

    所以,不管以后這套體系會變成什么鬼樣子,或者又被后人給唱歪城什么樣的畫風,至少在周淮安生前在位的這幾十年間,足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在新朝文武官員當中,給塑造出一批制度性的樣板和傳承體系來。

    比如設立相應的門檻規(guī)定,每一代爵位的繼承人,非軍功不得襲爵,非從軍不得享受門蔭。直接或是間接的鼓勵和刺激這些勛貴的后人,拿祖上沿襲下來的余澤去追逐延邊征拓的軍功,或又是絞盡腦汁去禍害外域的蠻夷各族好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内江市| 东海县| 巍山| 股票| 钦州市| 南陵县| 郯城县| 新竹市| 营山县| 长兴县| 油尖旺区| 枝江市| 阿城市| 仲巴县| 开化县| 清新县| 屯留县| 永安市| 揭东县| 温泉县| 黄冈市| 萨嘎县| 雷波县| 乃东县| 丹东市| 宜阳县| 元氏县| 潜山县| 南雄市| 南丹县| 南江县| 息烽县| 米易县| 从江县| 海晏县| 河间市| 江华| 平乐县| 文山县| 枣庄市| 壶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