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走出牢獄,扶蘇抬頭望了望藍天,重重地吸了一口氣,旋即朝著驛站走去。 剛步入驛站大門,扶蘇便見到焦急等待自己的墨楚,扶蘇問道:“可是為英布之事?” 見到扶蘇一副了然于胸的神情,墨楚不禁“嗯”了一聲。 走進房間,墨楚急忙從懷中拿出一張白紙,交到扶蘇手上,墨楚道:“信上內容,乃是由季嬰他們口述,我親自書寫。” 扶蘇微微點頭,紙上的內容和英布在牢獄之中所說相差無幾。 扶蘇不禁在心中暗暗感佩,墨家在民間的影響力。 在戰國時代,儒墨并為兩大顯學。一直以來,墨家走的都是平民路線,上層的達官顯貴,沒有一個支持墨家。 墨家成于此,卻也敗于此。 比如儒家,在春秋戰國時代,始終有著貴族在背后支持他們,后來,六國貴族被掃落到歷史的塵埃里,緊接著,儒家就和地主一起手拉手,展開了合作,最終在董仲舒手里開花結果。 而法家,在下層,自耕農和小地主階級,就是法家的基本盤,在上層,有著國君的支持和背書。不過,這也導致了變法強臣往往沒有什么好的結果,難以善終。國君一旦不支持或者離世,那么變法的激烈反彈隨之而來。 商鞅、吳起,最后下場都頗為凄慘,都是由于舊利益階層的反撲。 而墨家,在上層權貴中,真真正正的沒有一個支持者,墨家也從來沒有考慮過在上層經營自己的勢力。 所以,諸子百家之中最為親民的就是墨家以及從墨家之中分化出去的農家,墨家也因此得到底層平民的支持,成為當世顯學。 可隨著天下的統一,人心思定,再加上墨家為了天下大義,奮不顧身的傳統,導致了墨家難以為繼,最終墨家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再也不曾出現。 秦末的那場戰亂,真正斷絕了墨家的根本。墨家的傳承又不像儒家那么容易,甚至來說,儒家沒了還可以搞一個今文學派作為傳承。墨家不行,那些技術,斷絕了就是斷絕了,想要讓這些技術器物重現,所要花費的時間,完全不可估量。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