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中華大帝】-《夢回大明春》


    第(1/3)頁

    遷都太原的新皇,年號“歸運”。

    取自漢代班固《典引》:“膺當天之正統,受克讓之歸運?!?

    “歸運”即順時而至的天運,表示皇帝乃奉天承運登基,并非陰謀篡立的偽帝。若非大明已有正統皇帝,估計山西的那幫商賈,會直接以“正統”為年號。

    被迎入北京登基的新皇,年號“昭德”。

    取自漢代劉向《說苑》:“天有昭德,寶鼎自至。”同樣含有奉天承運之意。

    當中央朝廷的君臣,聽說山西冒出個皇帝,立即頒布詔書通告天下,將山西朝廷斥為忤逆叛亂之輩,號召全國官民兵將共討之。

    還未正式出兵,朝中就爆發激烈黨爭。

    出自山西豪族的官員,因“勾結偽帝”而下獄,沿海地區官員徹底掌控朝政。

    也有跑得快的山西籍官員,麻溜奔往太原,索性在太原朝廷當官。

    昭德皇帝傳下圣旨,召集大軍勤王,其實是想發兵征討山西。

    整個松遼盆地的邊軍,都只當沒接到詔書,那里地廣人稀、土地肥沃,小冰河時期已漸漸過去,松遼軍民完全可以自給自足。甚至,沒了朝廷盤剝,他們還過得更滋潤,都司和總兵都選擇按兵不動,借口是要防備北方蒙古入侵。

    整個東北地區,王淵執政時是三大營,隨著朝廷實控地盤擴大,如今已擴建為六大營。因為之前二十年的混亂,東北六大營分為三股勢力,一占遼寧,一占泰寧(吉林),一占原朝鮮北部(鴨綠江和清川江之間)。

    前面兩股勢力,互相攻伐,都想吞掉對方,最后一股勢力只求自保。他們都不愿幫朝廷打仗,但也不敢拒絕,張口就要百萬兩銀子的開拔費。

    只有山東總兵黃宗德,那是真正的忠義之士啊!

    黃宗德帶著三萬團練大軍,不要朝廷一分錢,自費進京聽候皇命。

    昭德皇帝龍顏大悅,升授黃宗德為后軍右都督,冠加三英,賜斗牛服。又命兵部左侍郎王賢,掛總督帥印,帶著黃宗德一起征討山西。

    王家與黃家,再度聯手。

    只不過嘛,王淵是跟黃崇德聯手做生意,而王賢則是跟黃宗德聯手除叛逆。

    二人帶著西苑新軍一萬、山東團練三萬、京畿民夫五萬,浩浩蕩蕩的朝山西殺去。

    太原的歸運皇帝,純屬被趕鴨子上架,但既然已經黃袍加身,也只能硬著頭皮做下去。聽聞北京已經發兵,歸運皇帝也整軍抵抗,對外宣稱誓師東征偽帝,擁有北方邊軍兩萬余,其中一半屬于火槍騎兵,另有數萬山西團練和民夫。

    雙方在代州附近展開戰斗,黃宗德的山東團練財大氣粗,裝備大量新式火槍和火炮,初時打得山西軍隊差點崩潰。

    關鍵時刻,負責策應斷后的西苑新軍,莫名其妙的不戰而逃,王賢和黃宗德被斷了糧道。

    王賢以文官總督身份,誓不投降,力戰而死。

    黃宗德殺出重圍,回到北京時,身邊只剩數千殘兵,而且火炮輜重全部遺失。

    黃宗德上疏怒斥西苑新軍將領,反被南方系官員反咬一口,說他畏敵不前才導致損兵折將。而西苑新軍將領,則是當機立斷,保住了朝廷官兵的有生力量。

    黃宗德差點因此被下獄,帶著滿腔怒火返回山東,從此不再理會中央命令。

    這屬于山東(外加天津)商賈集團,與江浙商賈集團的爭斗,雙方在紡織行業的競爭已持續上百年。

    而為國捐軀的王賢,也因為跟黃宗德交往密切,非但沒有被死后追加榮譽,反而被定了個紙上談兵、指揮不當的罪名,只因已經身死才不予追究責任。

    王氏子弟震怒,大部分選擇辭官。

    一支退回天津組建團練,控制天津的鐵路、河港和海港,直接掐斷北京的漕運路線。

    一支前往湖廣,全力資助王元珍。

    一支前往貴州,支持王賁擴張實力,王賁是王淵大哥王猛的后代。

    朝中的江浙集團官員傻眼了,由于漕運路線被掐斷,整個京城糧價暴漲。他們不得不做出妥協,將兵部尚書的位子,交給留在朝中的王氏官員。

    歸運元年,或者說,昭德元年。

    歸運皇帝再次東征,一路打到北京城外,王淵的城西舊宅被占領。

    山西朝廷兵馬大元帥下令:“王太師,圣人也,不可輕侮,不得損其舊第一草一木。”

    又把宅中諸多王氏子弟,“請”到北京城下,讓負責鎮守北京南外城的王皋投降,并承諾升王皋為內閣次輔、加太師銜。

    王皋面無表情,下令道:“開炮!”

    城樓巨炮調整角度,對著諸多王氏子孫發射,一炮轟死王皋自己的親孫子。

    兩軍都驚駭莫名,北京守軍義憤填膺、士氣大振。山西軍隊則懾于王皋忠義,又念及王淵的圣賢之名,竟然選擇圍而不攻,還把王氏子孫全部擄去太原,每天好酒好肉的伺候著。

    北京城太堅固了,就算帶著巨炮,也得打好幾個月。

    山西軍隊圍城半年之久,城中餓殍遍地,天津王氏終于帶兵來救。攻城方糧草不濟,把北京周邊搶掠一空,終于灰溜溜的選擇撤軍。

    王皋借著保衛北京的大功,開始清洗內閣和六部,急詔素有賢名的南京禮部尚書金芳回京,火速擔任內閣首輔。又清洗守城時表現糟糕的勛貴,將他們的土地分給流民和佃戶,再拿出王家在北京的錢財和土地,分給西苑官兵補發軍餉。

    北京朝廷,在京畿地區輕徭薄賦,天津王氏也愿提高商稅,終于給中央回了一口血,頗有百廢待興、再造河山的味道。

    而山西的歸運朝廷,則被山西商賈控制,全面清理山西境內匪寇,保障轄地內的工商業環境。他們不理會已經打爛的陜西,而是出兵攻打河南,因為山西糧食不足,必須占領河南才能回血。

    河南地方軍閥奮起反抗,但根本不是北方邊軍的對手,山西朝廷迅速占領河南全境。

    昭德三年。

    眼見北直隸有些起色,權傾朝野的王皋,突然被皇帝誘捕下獄,竟是昭德皇帝想要收攏大權,不愿做一個受人擺布的傀儡。

    王皋悲憤不已,雖然皇帝不敢殺他,只是逼他交出大權。但王皋剛烈異常,自殺于獄中,留下血書遺言:“煌煌大明,國將不國。王氏子孫愧對祖宗,望天下英豪重造乾坤!”

    同樣被軟禁的內閣首輔金芳,聽聞王皋的死訊,當晚便吞煤自盡,留下血書:“生不可救社稷,死或能醒人心,吾隨岸磊公(王皋)共赴黃泉去也。”

    昭德皇帝直接傻眼了,他真不敢殺王皋,這……這何至于此啊。

    昭德皇帝下令厚葬王皋、金芳,京城內外人心盡失,皇帝得到大權卻頭疼不已。

    天津王氏首領王鰲,憤而傳檄天下,喊出“誅暴君”的口號,先是斷絕漕運,接著又帶天津團練攻打北京。被克扣糧餉的京城官兵,主動開城投降,北京百姓直接攻入皇宮,將紫禁城搶掠一番,將昭德皇帝吊死于午門城樓。

    王鰲雖然占領京城,卻很快不知所措,麾下也開始爭吵不休。

    一派喊著擁立王鰲為帝,一派喊著迎奉太原天子,一派喊著另擇宗室登基。

    王鰲代表著天津、山東商賈利益,屬于絕對的既得利益者。他下不了決心自立為王,只想延續大明的統治,最終選擇迎奉太原天子。

    山西那邊,反應很扯淡。

    歸運皇帝想要去北京,山西商賈卻不放人,因為去了北京之后,朝政肯定被王氏控制。

    歸運皇帝被逼著寫詔書,說朝廷早已遷都,讓王鰲去太原做官。

    而北方邊鎮的將領,一些支持山西商賈,一些則想去北京的花花世界。被擄到太原的王氏子孫,趁機慫恿將領兵變,口號是“清君側、迎帝歸”。

    兵變被鎮壓,王氏子孫被殺死三十多人,剩下的全部趁亂逃離山西。

    山西商賈繼而展開清洗,導致攻占河南的邊軍叛亂,總兵鄭越(武進士鄭虎后代)自立為河南王。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锦州市| 铜梁县| 来宾市| 禄丰县| 宁强县| 长宁县| 财经| 高雄市| 依兰县| 如皋市| 榕江县| 上林县| 云梦县| 凭祥市| 晋江市| 八宿县| 抚州市| 松原市| 庐江县| 黄梅县| 子洲县| 紫云| 泌阳县| 关岭| 江北区| 岳西县| 丹东市| 临桂县| 依兰县| 莲花县| 山西省| 昭觉县| 赫章县| 昌邑市| 赤峰市| 安丘市| 普兰店市| 阿勒泰市| 凤台县| 碌曲县| 额济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