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徐子豪一切收拾停當后,他對周芳齡言:“我走了,奶奶!” 老人送子豪到路口:“早點回來,子豪,路上小心!” 其實,徐子豪去縣里邊看元宵的廟會,并不是縣里比鎮上熱鬧,而是帶著一種期待,一種埋藏在內心深處難以言語的期待。 徐子豪就這樣趕往縣里,周芳齡老人送子豪到路口。然后在路口看著,一直到子豪變成星點,最后到消失。 因為子豪一個人去縣里,徐子萍也是懂事的,她知道哥哥照顧不好自己,她也就沒吵著鬧著要跟上子豪去。她是要跟著奶奶,還有爸爸媽媽去鎮上看元宵節的社火。 ………… 子豪坐了一輛大巴車,沒想到還是和往日的周末一樣,大巴擠的要死。他沒有搶到座,就那樣“委屈”地靠著欄桿站著……一個多小時后,終于到了縣城。 到底是縣城,不是小鄉鎮。到處懸掛著燈籠,張貼著各種各樣的對聯與壁畫,充分體現著節日的喜慶。 更顯得突出的是,元宵節的縣城比前十四天年更加熱鬧,人們都來縣城目睹幾十家社火同臺表演,無數頭獅子爭霸擂臺,上百頭雄牛誰與登峰,還有數十條龍響徹云霄,還有元宵夜的燈會,更是靚麗的一道風景線。所以,愛熱鬧的人們都來一睹為快。 子豪到了縣城以后,看到那一家一家各種各樣的社火,不由得感嘆道:“看來今天是來對了,不虛此行啊!” 眼前閃過不同種類的社火,同樣的角色有不同的打扮。同為打秧歌的“相公”“姑娘”,有的以漢服打扮,有的以民國時期的服飾打扮,更有的以大唐盛世的服飾打扮。再者,同為打鼓的人,有的是紅衣服,有的是黃衣服。真的是,天高任鳥飛,海闊任魚躍。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哪! 子豪來縣城的一個目的就是尋找林智煜。此時正是休息時間,他在那諾大的廣場上尋找著那家熟悉的社火。子豪記得,智煜所參加的那家社火是如此的打扮:打秧歌的“相公姑娘”身著唐服,打鼓的人是紅衣服,還有那一頭可愛的“耕牛”,它的角可是真正的牛角。 子豪穿梭在人群中,尋找著他心目中的方向。十幾分鐘后,徐子豪在廣場的南邊看到了那熟悉的服飾,唐服,紅衣服,還有那頭可愛的耕牛,他朝那個方向走了過去。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