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邊關警訊-《大海商》
第(1/3)頁
隆慶元年三月三十日,遼東土蠻進攻遼陽,遼陽指揮使戰死。
消息傳來,朝廷震動,戚繼光率部奔襲遼東作戰,一舉擊敗土蠻,保住了遼陽城。
隨后,各邊關傳來警訊,塞外的韃靼部整日操練軍馬,演練軍陣,囤積糧食物質,大有秋后全力進攻的態勢。
接到這個警訊,朝廷更是重視,韃靼部已經休養生息多年,膘肥體壯的,閑不住了。這些年,韃靼部一直跟朝廷要求開啟互市,朝廷卻因韃靼部言而無信,從中原采購足了鐵器、糧食、布帛、鹽巴、茶葉等戰略物質后,往往就撕毀協議,入塞劫掠,所到之處,燒殺搶掠一空,所以堅決不肯開啟互市。
九座邊關現在也是加緊訓練,儲備物質和軍械,長城各處日夜都安排人盯著塞外,一旦韃靼部有風吹草動,就會點燃烽火。
況且這里也是加緊動作,刀槍弓箭、諸葛弩、守城弩、連環弩等器械和重武器都已經下發,甲胄和馬匹也都下發了。
除了這些,還有一個火器營的火器,第六衛沒有設立這個訓練科目,只好派人到京城神機營去接受訓練,學習使用各種火銃火炮。火器火炮在當時屬于戰略級的武器,相當于后世的*、洲際彈道*。
大明朝只有兩京有神機營,邊關各座要塞有一些火炮,卻沒有成建制的神機營。
明朝火器最強大的時候是在永樂年間,永樂帝擅長使用火炮攻城略地,他六次掃平塞外,與火器的大量使用有直接的關系。
宣宗時,邊關各處都配置有強大的火炮,作為對塞外的威懾,真要打起仗來,這些火炮的確具有不可抵抗的威力。為此宣宗制定了嚴格制度,火炮必須有專門的軍官負責看守、保養,每一座火炮都記錄在案,如果邊關被攻破,火炮必須由專人負責炸毀,決不能讓韃靼得到,以免被復制出來。
如果丟失了火炮落在韃靼人手里,負責的主官以下全部問斬。
其實火炮的技術對蒙古人不是什么新鮮東西,元世祖忽必烈猛攻襄陽城五十多年都沒能攻破,最后運來回回大炮,一炮就轟塌了襄陽城的城墻,襄陽城守軍只好出城投降,南宋也就丟失了最關鍵的要塞。
閑話一句,拜占庭也是堅守多年,最后還是毀于強大的回回大炮,東羅馬帝國就此覆滅。*教就此大興,最后攻入歐洲,建立了強大的奧斯曼帝國,與神圣羅馬帝國、中華帝國并立于世。
制約蒙古人制造火炮的主要原因就是塞外缺鐵,沒有大量的鐵火炮是制造不出來的,另外蒙古人自恃自己鐵騎天下無敵,也不愿意行軍時帶著沉重笨拙的火炮去打仗。
況且在張居正府里見到了作戰歸來的戚繼光。
戚繼光雖然沒穿戎裝,身上還是有淡淡的血腥味,看來這次沒少殺人。
“兄弟,對不住啊,出了這檔子事,沒能去你那里。”戚繼光見面就道歉。
“沒事,軍務要緊,我那里不急。”況且道。
“你那里也得抓緊了,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看這樣子,韃靼部在秋季一定會大舉進攻,這次土蠻進攻遼陽不過是練練手,狠仗在后面呢。”張居正道。
“那到時候我部也要去邊關殺敵嗎?”況且問道。
“不是,韃靼部雖然強大,我邊城九關也不是擺設,經營百年不說固若金湯也是堅如磐石,就算有某個邊關被攻破,韃靼進來也不過就是搶劫燒殺一些地區,造不成大的禍患。而且他們每次進犯,自己損失也不小,相對來說,咱們只要準備充分攻守得當,損失并不大。”張居正道。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任丘市|
安义县|
安龙县|
天镇县|
会理县|
延庆县|
建宁县|
麻江县|
沿河|
东山县|
鹤庆县|
同仁县|
郯城县|
普安县|
江川县|
静宁县|
罗城|
方山县|
包头市|
邵东县|
项城市|
师宗县|
永宁县|
峨边|
专栏|
堆龙德庆县|
五家渠市|
大方县|
当雄县|
永兴县|
武义县|
马公市|
广宁县|
高邮市|
建阳市|
合作市|
息烽县|
黄浦区|
沐川县|
阳泉市|
连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