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科舉與門閥-《大海商》
第(1/3)頁
“經(jīng)費(fèi)的事等你的事完全定下來咱們再研究,實(shí)在不行,我去戶部給你打饑荒去,說什么也得把你的銀子湊足了。”張居正說道。
提到銀子,張居正眉頭緊皺,看上去他比戶部尚書還要發(fā)愁。
“朝廷經(jīng)費(fèi)這么緊張?”況且問道。
“處處都不夠用,每年征收的租賦根本不夠開支。這還是官員俸祿低,要是官員的俸祿再高一些,根本支持不住,我有時也懷疑,唐宋時期的官員俸祿那么高,是怎么支撐住的?”張居正自語道。
“唐宋時期是多貨幣同時流通,不單純靠銀子和銅錢,布帛、糧食、茶葉都可以在市面上流通,所以才很少有大規(guī)模的銀荒和錢荒,尤其是絹帛的流通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銀子銅錢不足的現(xiàn)象。本朝布帛基本退出市場了,對銀子的依賴程度過大了。”況且大膽地說道。
“嗯,你說的很有道理,古人重視絹帛比重視銀子更甚。唐太宗時,長孫皇后的一個叔叔就是盜竊了國庫的絹被問罪的,本朝官員可都是偷銀子沒人偷絹帛。”張居正想了想,覺得況且所言有些道理。
“是啊,唐宋時絹帛就是錢的一種,普遍性更大于銀子,這樣才不至于過度依賴銀子,咱們國內(nèi)沒有大的銀礦、銅礦,只能靠海外輸入,可是現(xiàn)在海外輸入的那點(diǎn)銀子根本供應(yīng)不上朝廷的需求,這就造成銀荒了,銅也是如此。唐宋時期,絹帛雖然貴重,自己能生產(chǎn)啊,就是說本土就能生產(chǎn)錢,也就沒有現(xiàn)在這些煩惱了。”況且道。
“嗯,的確是這個道理,可是積重難返,現(xiàn)在想用本土的絹帛代替銀子已經(jīng)行不通了,還是得想辦法增加銀子的輸入。”張居正道。
“那就只有放開海禁,朝廷把海外貿(mào)易這一塊全部抓在手上,而不是白白便宜了一些大家族和一些地方省份。”況且道。
“這樣做是好,可是得罪的人太多了。而且能不能在朝廷上通過也很難說。”張居正顯得有些底氣不足。
“這事如果大人跟高相合力推動,并不難做到,那些地方大家族完全可以強(qiáng)力掃平,地方上換一些官員就是了。”況且道。
“嗯嗯,你這剛上任,就想大刀闊斧了?”張居正笑了。
“我這就是隨便說說,大人別見笑就是。”況且知道官場種種積弊難返,不是大刀闊斧就能解決問題的,地方那些強(qiáng)族更是樹大根深,想要拔除談何容易,這些大家族在朝廷有深厚的背景勢力,不然也成不了地方強(qiáng)族。
“你說皇上讓你白手起家,是不是也是為了海外這一塊做鋪墊?”張居正問道。
“我只是猜,大人都不知道的話,估計(jì)就只有皇上自己知道了。”況且笑了。
“也未必,宮里皇上身邊的太監(jiān)們還是知道的,只是他們輕易不敢說就是了。”張居正道。
況且跟張居正在室內(nèi)密探,仆人們都候在外面等著召喚。那些幕僚們也不敢去打擾,只是在一個屋內(nèi)發(fā)著無聊的感慨。
這些人以為況且就是一個后生晚輩,靠了陳慕沙的面子才進(jìn)入張居正的幕府,所以他們還是有點(diǎn)瞧不起這位年輕才子。
按照他們的設(shè)想,況且只是在張居正這里歷練而已,以后還是要走科舉這條路,考上舉人,再考上進(jìn)士,然后靠張居正的栽培,或者在一個地方從縣令做起,或者在朝廷里從御史做起,一點(diǎn)點(diǎn)向上爬。
按照他們的想法,況且將來能有大的成就,升到尚書大學(xué)士不過是時間問題。可是沒人能想到?jīng)r且好像焰火一般,呼的一聲,直上青云,一下子就升到錦衣衛(wèi)指揮使的高位。
這些人怎么會不心酸不嫉妒,他們在張居正幕府中苦熬,即便能得到張居正的栽培,將來在仕途上一路順風(fēng),也很難爬到如此的高位。誰能料到前幾天還是他們小老弟的況且一下子就成了朝廷大員了,還是錦衣衛(wèi)的大員,錦衣衛(wèi)官員跟一般官員完全是兩個概念,那是最接近皇上核心層的地方。
“整天說什么打破門閥,人人都可以借助科舉這條路實(shí)現(xiàn)黃金夢,可是到頭來還是出身決定命運(yùn),人家是貴族子弟,血脈值錢啊。”一個五十歲上下的老幕僚捏著酒壺嘆道。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桦甸市|
靖安县|
黔西县|
金门县|
丽江市|
汝阳县|
卓资县|
江北区|
嘉禾县|
武清区|
江西省|
尼勒克县|
烟台市|
沧州市|
醴陵市|
图木舒克市|
大邑县|
青龙|
石嘴山市|
揭阳市|
伊春市|
黑河市|
永清县|
乐亭县|
二连浩特市|
都昌县|
榆树市|
清涧县|
永宁县|
大兴区|
信宜市|
河池市|
十堰市|
无为县|
忻城县|
诏安县|
达日县|
麻栗坡县|
元阳县|
武隆县|
林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