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舞馬眼前的熊怪圖,比起密室的時候有了兩個變化—— 第一,整體色調由灰白變為黑白; 第二,祭壇由彩色變為黑白色。 前面分析過,這大概是田德平死掉的緣故。暫時不能判斷這樣的變化會對舞馬的探索產生怎樣的影響。 按照劉文靜的說法,出現在識海幻景中的物事,除了本命妖怪、啟靈物之外,還有一種叫做同醒物。 所謂同醒物,大抵與覺醒徒過往的經歷有關,又或者與他的本命妖怪有關。在凡人覺醒之時,一并出現在了識海之中。 熊怪圖里面,除了熊怪本尊,還有黑纓槍,袈裟,祭臺三個物事。 舞馬分析一番,聯想西游記原著中的情節,黑櫻槍和袈裟似乎都和黑熊怪有關系,唯有祭臺是新冒出來的。 那么,祭臺便大有可能是啟發田德平覺醒的啟靈物。黑櫻槍和袈裟多半就是同醒物。 關于覺術和幻景物事的關系,劉文靜講得很明白—— “咱們的覺術,全是從自家的本命妖怪、啟靈物和同醒物中提取來的?!? “提取之法,便是把神識注入這些物事之中,但能不能成便是兩說啦?!? “有的人,就是招老天爺喜歡,一提就成!” “有的人麻煩些,得反反復復,甚至試個百回千回才行。” “神識是可以消耗的,舞郎君知道罷……一旦耗盡了,人就昏過去了。 有的人得罪老天爺啦,昏過去不知多少次,到最后都沒把覺術提取出來呢。” 這是劉文靜的原話。 對于舞馬而言,灰霧似乎具有神識的特質,卻比神識的功效更強一些。 他理所當然想試著用灰霧代替神識進行注入。 首要的對象自然是圖鑒。但圖鑒已經用灰霧反反復復探索過,暫時來看沒有用的。 舞馬的希望在圖鑒里面—— 熊怪圖和古佛青燈圖很有可能對應的是田德平和青霞體內的識?;镁?,舞馬有機會從圖中提取覺術的。 在實驗開始之前,舞馬延續在尸怪世界養成的良好習慣,專門找來筆墨,還有一厚摞紙張,記錄實驗的過程。 舞馬曾經看過相關的資料,隋朝時期紙張的原料主要是樹皮,制成的紙也叫皮紙,柔軟又有些韌勁兒,易于保存。就是紙質不是很細膩,摸上去有點糙,用毛筆寫起來也不是很舒服。 但舞馬沒法兒要求再高了,只能慶幸自己沒有穿越到蔡倫的前面。 舞馬抓毛筆的姿勢很不講究,在紙上寫下的文字也十分潦草,再加上簡體字的效果加成,估計這個年代很少有人能看得懂。 這就對了,他本來就是留給后來人看的。 …… “大業十三年,五月,太原郡,晉陽縣,某處暫住的宅院。 在和劉文靜詳談之后,我將開始探索圖鑒和覺術之間關系的實驗。 我有一種預感。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