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陳太后“嗯”了一聲,繼續(xù)瞇著眼撥動手中的佛珠。 發(fā)過一次威,讓大家知道她不是軟弱可欺的就夠了。既然李太后喜歡攬事,那就交給她去忙好了,她正好可以多誦幾段經(jīng)文,這也算是各得其所了。 …… 且說黃宜安離了慈慶宮,一路往慈寧宮行去。 李太后倒是沒有裝病避而不見。 見禮寒暄畢,黃宜安道明了來意:“母后,近日因馮公公下獄一事,宮中多有內(nèi)侍不服管教、借機(jī)生事的,兒臣是按下了葫蘆浮起了瓢,擔(dān)心長此以往宮中不寧,因此特地來向母后求教。還請母后不吝賜教?!? 李太后見黃宜安一臉的疲憊和擔(dān)憂,嘆了口氣,心想:到底還是年輕啊,這點小事就壓不下去了。 黃宜安將李太后的失望看在眼里,在心里撇了撇嘴。 她要不是擔(dān)心直接處置了那些小人,牽扯到了馮永亭,李太后會怨她自作主張,又怎么會跑到這里來裝愚笨呢? 馮永亭是李太后所信賴倚重的,連帶著他的那些義子義孫也跟著狐假虎威,一個個地抖起威風(fēng)來,要不然怎么會有這些風(fēng)波? 解鈴還須系鈴人,她空掌鳳印,人微言輕,還是交給實權(quán)在握的人去解決吧! 李太后道:“都有哪些事情,你一一說來,哀家一件件地指點你去辦。” 黃宜安故意長吐一口氣,一臉輕松感激地致謝:“多謝母后慈愛?!? 說罷,便將馮永亭的那些義子義孫作的妖一一稟明。 李太后最近忙著馮永亭一案,倒是不曾留意這些,一開始她還認(rèn)真地傾聽、耐心地指點,但是兩三件事過,逐漸意識到了不對勁兒。 “這些人,都是馮永亭的義子?”李太后打斷黃宜安的稟奏,皺眉問道。 黃宜安見問,連忙答道:“正是。不但這幾個人,其他人鬧事的,即便不是馮公公的義子義孫,也與之頗有淵源。正因為此,兒臣才不敢擅自做主,特地來請母后處置的。”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