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馮永亭見了,雖然不甘心,卻也只得暫時按捺下這個想法。 不知道是不是他想多了,他總覺得自從馮林被問罪伏誅之后,祁鈺就逐漸地疏遠了他——雖然祁鈺依舊親切地稱呼他為“馮大伴”,不論是朝政大事還是日常小事,也仍然會與他傾訴,但是他就是感覺不對勁,總覺得皇帝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不似早先的真誠,那笑容、那溫言,似乎都隔了一層紗一般。 而在他到坤寧宮勸告拉攏黃宜安失敗之后,這種感覺就更加明顯了。 他不相信黃宜安會把這件事情告訴祁鈺。 一來黃宜安當時似乎沒有聽懂他的話,二來這畢竟涉及到黃宜安待選期間與他人相看之事,不論真假,泄露給祁鈺,對她都是百害而無一利的。 黃宜安只要不傻,就不會輕易開這個口。 心中不定的馮永亭,決定寫信告知張圭此事,請他幫忙拿個主意。 自從祁鈺登基之后,與張圭這個元輔帝師待在一起的時間,遠遠要比和他這個“大伴”待的一起的時間長久,因此他覺得,張圭肯定要比自己更加了解如今的祁鈺一些。 書信很快便被呈送到了尚在趕赴江陵途中的張圭手里。 上次收到群臣彈劾祁鈺荒怠政事的奏章之后,張圭雖然下定決心早日到江陵安葬完亡父,便立刻趕赴京城,親自督導祁鈺勤勉不怠,但是此行儀仗實在太過浩蕩逶迤,即便他下令提速前進了,幾日下來,也還遠遠未到江陵地界兒。 更何況,沿途還有地方官參拜孝敬,就更加走不快了。 張圭接到馮永亭的奏本時,正在命人清點所到之地的各級地方官送的程儀,金銀珠寶、珍玩字畫、美女田地,不一而足。 看罷書信,張圭不由地攏起眉毛。 這個馮永亭,原先瞧著倒也有幾分才干,怎么近來心思都用在這些算計上面了?還每每出師不利,反受其殃。 拉攏黃宜安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祁鈺的日常生活這件事情,馮永亭事先跟他提過,而且還拍著胸脯打包票說,對付一個無權(quán)無勢的皇后而已,對于大半生都浸yin在后宮的他來說,簡直就是小菜一碟,絕對不會出任何差錯。 他信任馮永亭,又擔心祁鈺祁鈺大婚后縱情聲色,脫離了他設定好了的圣主明君的軌道,所以才會同意此事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