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歷史修正力-《華山武圣》
第(1/3)頁
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游女,不可求思。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
這是中國歷史上對漢水最早的描寫,出自《詩經》的“國風·周南”,取名為漢廣,詩中是一個樵夫在漢水畔砍柴時見到了一個在河邊玩水賞景的女子而自慚形穢,不敢追求的故事,。
漢水之南有一棵巨大的樹木,躺著樹下陰涼舒適,但是“我”要砍柴養家不能也沒有資格去想著在樹下舒適的休息,漢水那里有個妙齡女子,看著真讓人喜歡,但是“我”只是個樵夫,怎么追求人家?漢水太寬,“我”游不過去,漢水太長,“我”無船可渡……
漢水最寬之處其實只有不到三里,但是對于古人來說已經是難以逾越的天塹,樵夫以漢水之寬廣漫長比喻悠閑生活和美好女子的難以得到,詩人以樵夫的境遇自比所求不得的無奈,后世又不知有多少人以此詩緩解相思憂愁。
一直在漢水擺渡的周老孬自從那一年在湘江畔聽到幾個歌妓唱了《漢廣》就暗自記下了,時長在漢水上擺渡時唱著解乏,他女兒芷若就曾問過什么意思,可是周老孬肚子里本就沒有墨水,只說是夸贊漢水又大又好看的意思,他女兒是長得又好看,從小就聰慧善良,周老孬就在請教了一位江邊的秀才后給自己女兒起了個配得上她長相和聰明勁的名字——周芷若。
可是今天周老孬卻不能再唱《漢廣》了,他在搭了一個帶著小男孩的虬髯大漢后,沒多久就有一艘大船追上來,船上分明是一大堆蒙古軍爺和佛爺,他們一吆喝周老孬才知道是要捉拿船上的這個漢子跟孩子,周老孬還來不及惋惜兩人就被蒙古軍爺射來的利箭穿胸而過,死前只是看著可憐的女兒,心中想道:你媽媽早亡,我再死了,芷若你可怎么活啊?
漢口登船行了一個時辰,準備回山的宋遠橋坐在船艙內正在給兒子青書講解著武當長拳的精要,他自從二十多年前救了一個投井寡婦的性命,不成想那婦人性情剛烈,是因丈夫病故而要殉情,她娘家頗有勢力,心中感激就要將那少婦嫁與自己,當時宋遠橋三十來歲,本想效仿師父出家為道,但是因照顧那少婦便日久生情,最后也沒有稟報師父就先成全了好事。
后來時間一長才敢說出,張三豐自然并無生氣,反倒滿心歡喜,宋遠橋這才下山去把已經16歲的兒子宋青書接回山上來。
只是宋青書年歲小時宋遠橋未敢稟明師尊,后來說時孩子已經十歲,宋遠橋也只傳授了他一些基礎的吐納功夫,這次回山才在路上點撥武當拳法。
正在父子兩個一教一學的時候,忽然聽到江面上一個洪亮的聲音遠遠傳來:“快些停船!把孩子乖乖交出,佛爺便饒你性命!否則莫怪無情!”這聲音從波濤水浪中傳來,入耳清晰,顯然呼叫之人內力頗深。
“青書你坐好。”宋遠橋眉頭一皺,冷笑道,“什么水匪強人如此大膽,要我留下孩子?”抬頭看去只見兩艘江船如離弦之箭般飛速劃來。
宋遠橋凝目瞧去,見到前面的一艘小船船艄上坐著一個虬髯大漢,雙手操槳急劃,艙中還坐著一男一女兩個孩子,后面還有一艘大船,上面站著四個番僧,七八個蒙古武官,眾蒙古武官拿著船板幫忙劃水,為首的番邦和尚手里拿著一個長弓,宋遠橋想說話之人應當就是那拿弓的番僧了。
那虬髯大漢終究一人之力有限,片刻時光就被后船接近,眾武官和番僧便紛紛彎弓搭箭,向大漢射去。
宋遠橋這才知道那番僧是要那個虬髯漢子留下孩子,他自四十多年前跟隨師尊修行,時長受他教誨,所以雖極少見到元兵殘暴殺人,但是恨極了元蒙韃靼,當時就想相救,卻見那大漢左手劃船,右手舉起木槳將來箭一一擋開擊落,手法甚是迅捷。宋遠橋心道:“這人武功不凡,又頗有英雄氣概,我怎能坐視不救?”向搖船的艄公喝道:“船家,迎上去。”
那艄公見羽箭亂飛,又是蒙古軍官在殺人早已嚇得手酸足軟,拚命將船劃開尚嫌不及,怎敢反而迎將過去?顫聲道:“老……老大人……你……你說笑話了……這送死的事情……哪……哪里當得?”張宋遠橋見情勢緊急,奪過艄公的櫓來,在水中扳了兩下,渡船便橫過船頭,向著來船迎去。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鲁木齐市|
沈阳市|
靖西县|
太保市|
定州市|
江城|
漾濞|
九龙坡区|
高雄县|
临沧市|
云南省|
甘洛县|
荣成市|
阿拉善左旗|
威宁|
定边县|
汤阴县|
庄河市|
登封市|
彰化市|
海阳市|
长白|
建水县|
唐海县|
武定县|
垦利县|
德格县|
乌兰浩特市|
休宁县|
贵德县|
桦南县|
隆化县|
淮北市|
天峨县|
武城县|
汝州市|
同江市|
邮箱|
武强县|
临夏市|
南召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