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老夫人輕哼一聲。 不知為何,蕭弈這一聲“祖母”,叫得她心里很是不舒坦。 另一邊。 南寶衣和南寶珠在府里繞了大半日,卻獨獨不見南承書的身影。 南承書是南寶珠的同胞哥哥,今年十九歲,平日從不打理家族產業,只知道埋頭讀書,是南家人里面唯一一個肯讀書的人。 南寶衣好奇,“珠珠,怎么不見四哥呀?” “噓……” 南寶珠緊張地伸手抵在唇前。 她做賊似的,把南寶衣拉到芙蓉花叢里,小聲道:“我哥哥又去參加鄉試啦!聽說今天是鄉試的最后一天,大約很快就要回府了。” 鄉試是科舉的第一關。 每隔三年,全國郡縣舉辦鄉試,因為在秋天舉行,所以又稱秋闈。 只要在鄉試中考中舉人,就能在第二年趕赴盛京,參加科舉會試。 科舉會試若能中榜,便是進士,也就有了做官的資格。 雖然南承書在書院里成績倒數,但并不妨礙他參加科舉考試的熱情,他從十歲開始參加鄉試,今年恰是第三次。 南寶衣捏著小辮子。 南承書兩次參加鄉試,兩次包攬倒數第一的成績。 每次放榜,他都是錦官城的笑柄,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臉面出門。 所以每到鄉試放榜,全府上下大氣也不敢出,唯恐令他更添煩惱,做出什么傻事。 “別說,我哥讀書,真的是很有毅力。”南寶珠感慨,“雖然今年必定也要落榜,但他有勇氣參加,也算了不得了。” “倒也未必會落榜。” 屋檐上傳來聲音。 南寶衣仰起頭。 十言捧著書坐在屋檐上,清秀的面龐呈現出堅定,“四公子勤學苦讀,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必定是會有回報的。” 南寶衣莞爾。 她知道,四哥和十言都喜歡讀書,兩人誰若是得了稀罕的古籍,便會常常交換相看,可謂臭味相投。 南寶珠歪頭道:“可是我哥哥讀了這么多年書,連《論語》都背不利索,怎么可能考得上舉人呢?而且他名叫‘南承書’,南承書,難成書,可見他讀書定然是不成的。” 十言默了默。 事實上,主子在去劍閣之前,提前給南承書劃了考試范圍。 都是主子預估出來的,很可能會成為這一次鄉試考題的內容。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