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以前被人稱作大神,慕景池還有幾分的謙虛,覺得自己名不副實,畢竟華清大學的大神非常多,而且種類多種多樣。 但現在以他的三篇頂級文章,大神這個稱呼他已經擔當得起了。 “啊?跟我的課題組?” 慕景池剎那間就是一愣,懷疑自己是不是聽錯了,但他緊接著又看到了艾小生點頭,隨機回道,“你導師不會答應吧?” “會的。” 艾小生在這方面倒是有信心,給慕景池一個微笑的回答。 一般而言,研究生階段的學習,其實已經是一種創造性的學習階段,特別是對于理工科而言。 在這個階段,和以前那樣老師教而學生學的模式相去甚遠。 基本上都是自主學習,導師會給你一個大方向,自己去找相關的文獻論文學習,若是不懂的可以問師兄師姐或者導師。 在研一的時候,積累理論知識,學習實驗方案設計,熟練使用各種設備,掌握項目開展的流程等等。 然后就要開展自己的課題,也就是這開題報告的由來。 所謂的創造性學習,就是自己提出課題,然后通過實驗的方式實現自己的課題,或者驗證自己的課題。 然而,在這個時候,就有兩條不同的發展路線了。 華夏這么大,高校也非常多,自然素質也就是良莠不齊。 有的導師壓根只管自己的課題,根本不管學生的課題,一個勁的壓榨學生勞動力,讓學生為自己的課題奔波,忙碌得簡直比社畜還社畜。 學生自己的課題要么是擠壓本就不多的時間去做,要么壓根沒時間去做。最終實驗數據不理想,文章沒有足夠的數據做支撐,最終sci影響因子不夠,連畢業都成問題。 這是一條慘淡的科研路線,被逼自殺的學生都有。 而另外一條就相對于寬松些了。 學生畢竟是導師的學生,如果導師有需要,學生當然也會去幫忙。但導師不會壓榨學生的時間和精力,學生有時間和精力去忙自己的課題,這對于學生而言,就好多了。 恰好,華清大學這樣的工科強校,身為華夏的大學牌面,在科研環境方面,還是做得很不錯的。 符合第二條路線。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