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秦大娘子控訴的人,坐在那里臉最黑的那個,秦家老太太。 遇到會撒潑的媳婦,秦老太太覺得自己有一堆的理由面沉如水,如果可以,面上的水最好飛出去,給秦大娘子狠狠的教訓(xùn),秦老太太才能解氣。 但遺憾的是,秦老太太上了年紀(jì),精力體力和持家之力都不支。 她和岳老夫人一樣,也故去丈夫。和岳老夫人不一樣的是,岳大老爺岳居功雖然反對母親總想著“還京”,但在別的地方和岳占先、岳行前一樣,都挺孝敬。 岳家的媳婦:紀(jì)氏、周氏和楊氏,雖然也有對婆婆的不滿,不是“還京”這種痛擊到紀(jì)氏和楊氏的事情,三個媳婦基本上也恭敬。 秦家現(xiàn)存的三個娘子,本地土生土長大,入林能擒野味,下地能掄鋤頭,有一個鬧騰,左鄰右舍都跟著熱鬧。 誰讓房子淺呢? 秦玉蓮想到這里,心里又是一陣的痛苦。 有時候背后說起來,都笑話岳家有個老姑娘,但老姑娘岳良菊穿綢戴金銀,過的比秦家的日子好。 所以岳良菊不愿意再嫁人,秦玉蓮想通以后,換成她是岳良菊,她也不嫁。就老在岳家,家里人不會不給她送終。 岳良菊時常的在家里鬧,發(fā)發(fā)老姑娘脾氣,秦玉蓮也從不私自笑她,她很理解。因為眼前大伯母的這場鬧,根源就在秦玉蓮身上。 秦大娘子有三個孩子,最小的那個剛會走路,很想離開大娘子懷抱,但秦大娘子拿他當(dāng)成痛哭的利器,摟緊不肯放他。孩子能不哭嗎?再說他的娘正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甩著,母子兩個張大了嘴,一個比一個哇哇的響。 秦玉蓮腦袋痛,肩膀沉,面上陣陣刀刮般的發(fā)燒。刮到她實在受不了,哪怕秦老太太還能堅持,秦玉蓮憤然拔下頭上的金簪子,雙手送還祖母:“還您吧,縱然我戴上這個,也還是您的。” 秦家大娘子頓時不哭了,眼珠子溜溜轉(zhuǎn)的盯著金簪子。旁邊站著二娘子、三娘子,見到秦玉蓮歸還,雙雙喜笑顏開。 這是一枚放在內(nèi)陸城池里,很普通的金簪子。簡單的雕成如意紋式樣,簪子微卷,有一掛米粒大的珠子,微黃,也不均勻,是真珠子還是下腳料都不能知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