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八百六十七章 共鳴-《國潮1980》


    第(2/3)頁

    見谷口太太這么一說,這小子就拿共和國的情況來比較。

    特意告訴大家,共和國的制度是土地公有,住宅都是以分配住房為主,商品房市場幾乎沒有。

    哪怕像谷口夫婦買下的這種套內面積高達七十平米的3LDK的房子,在共和國,也已經是廳局級干部,或是第一流的科學家和文藝名人,才能享有的高級住宅了。

    再加上又清楚日本未來是個什么吊樣兒,隨后寧衛民還非常篤定的表示,他個人置產的首要考慮因素不是房產屬性和格局,而是地理位置。

    因為越靠近城市中心價格越高,這是通行規律。

    他認為盡管谷口家買下的是普通公寓,但由于如今所在的墨田區已經成了東京的次中心地帶。

    這處房產日后肯定還會大大升值,漲幅和價格超過郊區的新房子是一定的。

    他更大膽預計,等到谷口主任退休的時候,只要賣掉這里的房子,就足夠在郊區買兩棟一戶建的了。

    這一下,捧得谷口太太可就有點飄起來了,覺得自家的房子還真值得認真驕傲一下了。

    先甭管這話對不對,大家信不信,反正這種場合說出這樣的話來,谷口夫婦肯定愛聽啊。

    再加上左海佑二郎和香川美代子也是連聲附和,這兩口子被奉承得越發容光煥發。

    但到這兒還沒完呢。

    緊接著寧衛民還袒露了自己父母早亡的孤兒身世,說他自己從小是在京城的大雜院長大的。

    別看他在國內掙了大錢,可直至出國前,他在京城住的地兒,也只是一九平米的小平房。

    上廁所、洗澡、生活用水,都要去公共的場所。

    他在國內要想冬夏過的舒服點兒,只能跑到涉外酒店花大價錢包房住。

    這些事落在日本人的耳中,更是覺得難以置信。

    而且不用說,這種懸殊的對比,也讓谷口夫婦更加充分感受到他們生活在東京是何等幸運。

    誰說他們的住宅就是兔子窩了?

    人家華夏的大富翁居住場所更差勁,人生軌跡更凄涼啊。

    所以人的快樂也就是一股子心氣兒,并不在乎擁有多少,關鍵還是在于跟誰比較。

    只要自己有比別人強的地方,那就是幸福的。

    要不怎么恐怖片和災難片會有那么多簇擁者呢?

    說實話,那都不是為了找感官刺激的,而是為了從別人的不幸里找心理平衡的。

    最絕的是,寧衛民這一拿自己的苦日子說事,還有個額外疊加的神奇效果。

    他居然引發了在座所有人的情感共鳴,把節奏帶到憶苦思甜的路線上去了。

    實話實說,還別看這個時期的日本已經成為了一流發達國家,但日本人的好日子也的確來之不易。

    那是戰后奴顏婢膝,付出了極大的主權代價,又趕上了朝鮮戰爭爆發的天時地利,才換來的。

    關鍵是為美國人當牛做馬的日本人,真靠勤勞過上像美國人一樣的富足生活也沒多久。

    從1960年,時任日本首相池田勇人發布“國民經濟收入倍增計劃”開始,讓日本人有了“一億總中流”意識開始算起,至今滿打滿算也才二十幾年。

    直到五十年代末,東京室內還處處看得見近代化以前的生活小景呢。

    如水井,洗澡盆,蚊香,風鈴,煤炭爐,和服,塌塌米……

    而這古老的一切,直至1964年東京舉辦奧運會,才差不多都走了。

    東京完成了城市道路的升級改造,大中城市的日本老百姓普及三大神器,洗衣機,電視機,電冰箱,幾乎全是在這個時期。

    然而1973年,因為中東石油危機,日本又再度遭遇過經濟動蕩。

    當時東京市面上哄搶貨物,就連衛生紙都買不著了。

    很長一段時間,身著西裝改頭換面的日本人照樣也得跟共和國灰頭土臉的老百姓一樣,用滿是鉛字的報紙擦屁股。

    谷口夫婦,對于過去曾經貧窮的日本,都是有著深入骨髓的記憶的。

    即便是左海佑二郎和香川姐妹,這生在盛世的年輕一代日本人,也不是與貧窮無緣的。

    因為城鄉差距和社會階層的貧富差距,很難一下子抹平的。

    就拿香川姐妹來說,她們之所以姓香川,是因為她們來自日本最小的縣——香川縣的海邊。

    她們的家鄉是遠離繁華的鄉下,既沒有現代化的繁榮,也沒有名勝和旅游資源。

    生活水平和經濟發展水平,與東京、大阪、京都這樣的大城市根本沒法比,說是落后二十年也不為過。

    尤其她們父親早逝,全靠母親撫養長大。

    這姐妹倆童年過的日子,也是很清苦的,挨餓的時候很多。

    哪怕長大了,來了東京尋找機會,也和共和國漂在“北上廣”的那些來自于小城市或是鄉村的年輕人一樣,受的罪多極了。

    性別歧視,入不敷出,而且還得盡量節省出一些錢,寄給還待在老家,身弱體虛的媽媽。

    左海佑二郎的身世則更加令人難以置信的悲苦。

    他的故鄉在秋田縣一個遠離海岸的大山深處的寒村,在那個遠遠能看到鳥海山的山溝里,僅僅零零散散分布著十幾戶人家。

    村口有一座吊橋,那是村子和外界聯系的唯一通道,只有過了橋才能進村。

    左海佑二郎上小學的時候,村里連公共汽車都不通,全村只有小學里有一部電話,

    不走上十幾公里山路去鄰村,就連個像樣的商店都沒有。

    村子里的居民八成都靠燒炭為生,佑二郎的父親,也是村里的燒炭翁之一。

    雖然日本早從1958年就已經開始進入經濟高速增長期了。

    但左海童年時,村里過的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剛結束時候的日子,貧困落后程度比起華夏的偏遠山村也相差無幾。

    村民們連大米都吃不上,主食只有土豆。

    給小孩子帶飯盒,里面的配菜是從野地里摘的款冬腌成的咸菜。

    別說肉了,就連魚和雞蛋都吃不上……

    左海家兄弟一共七個,只有他從小學開始成績就不錯。

    他是靠白天打工,晚上去夜校,讀出來的高中生。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木乃县| 西青区| 颍上县| 阿尔山市| 台东市| 平昌县| 池州市| 慈溪市| 旬邑县| 自治县| 会泽县| 个旧市| 湘阴县| 麻江县| 大石桥市| 寻乌县| 泽库县| 洞口县| 札达县| 博爱县| 湟源县| 分宜县| 常州市| 武定县| 岳普湖县| 枣强县| 磐安县| 工布江达县| 抚宁县| 阿拉尔市| 高清| 沭阳县| 宁化县| 诸城市| 同心县| 渭南市| 沅陵县| 宣化县| 阜新| 连州市| 宝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