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三章 珍貴雋品-《國潮1980》
第(2/3)頁
這玩意可真是了不得!
那完全可以說是劉永清這輩子燒出的所有作品中,最牛不過的巔峰之作。
要是跟這對落地大賞瓶一比,那對日商看上的大魚缸,恐怕就淪落成凡物了。
根本不夠看的,就這么大差距。
為什么這么說呢?
因為要燒造這對大賞瓶的技術要求太高了,簡直前所未有。
除了兩米八的器型非常大,所需要的瓷胎沒法從jdz購買,只能自制之外。
這對大賞瓶更主要的技術難點,還在于它們是“百花不露”的粉彩圖案。
所謂“百花不露”,也叫“百花不落地”。
這是誕生于清乾隆朝,給瓷器釉上彩的一種表現手法。
指的是將粉彩與金彩結合,各色花朵將整個畫面填滿,不露出瓷底,也不露出花朵的枝干。百花如同天女散花,浮于空中,故有此名。
“百花圖”又稱“萬花錦”、“萬花堆”、“萬花獻瑞圖”等。
據清宮檔案記載,這種特殊的瓷器是帝王專用賞花應景之瓷。
所以較清其它官窯相比,工藝更為講究。
其燒制工序之繁縟,設色之豐富,繪畫之多彩,絕非數人之力可成,是彩瓷之翹首。
實際上哪怕對于皇家來說,要做百花不露的彩瓷,也是具有功虧一簣可能性的懸乎事兒。
首先,需要內務府造辦處出具畫樣,設計出百花齊聚之畫稿,交付御窯廠作為粉本。
其次,御窯廠的工匠將畫稿臨摹勾勒于白瓷胎上,務必與原稿一致。
同時又要照顧到器表不同于紙面的不均衡特性。
這時一旦有誤,全局皆變。
任其彩料何等妍美,畫手如何高超,亦無法彌補畫稿原有之神韻。
還有,彩料配制之多,也堪稱眾瓷之首。
百花不露地者,一器之上所見顏色不下于三十余種。
故繪畫之前,彩瓷的所有顏料必須配備,種類繁多幾近百種,均需一一調試。
此項工作之完成需動用多少人力,耗費多少時間,預支多少成本,可想而知。
若無良工為之構圖設計,巧匠為之敷彩洗染,是絕對做不出來的。
說句大實話,如此的工藝,也只可能出現在工藝繁榮的乾隆朝。谷璶
除了當時瓷藝精進的社會整體環境之外,又有榷陶使者唐英殫心竭慮,集歷代名窯之大成,括中外良器之精萃,藉以御窯廠之能工巧匠。
這才能以瓷為胎,敷設彩釉,鑄就如此千古不遇之輝煌。
但就是這樣,乾隆朝也沒有出現超過太大器型的“百花不露”彩瓷,就因為實在太難做了。
所以作為仿古瓷的高手,掛彩名師劉永清平生最大的夙愿,就是燒出一對尺寸驚人的百花不露彩瓷。
也多虧有寧衛民這樣的大財東的支持。
日趨感到精力不濟的老爺子,才能趕在自己徹底衰老之前,嘗試著超越前人一把。
不用說,這對大賞瓶有關畫稿方面的要求,也肯定比劉永清燒的那對大魚缸高出不少。
最后還是虧得寧衛民,肯以五千元的潤筆費,請知名畫家祝達年出馬,才解決了這個問題。
這位大畫家,本身也是工美陶瓷系教授,是葉赫民的同事,一個懂陶瓷的大行家。
所以其畫稿構思殊為巧妙。
不但符合劉永清的瓷胎尺寸,而且是盡收春意盎然之象而又無砌堆之感。
但就是這活兒太耗工耗時了,哪怕祝達年帶著陶瓷系的好幾個高材生一起上手。
也是陸陸續續,精心畫了好幾個月的時間,才完成了這對瓶子的畫工。
索性隨后燒造過程也算順利。
在劉永清提心吊膽,幾乎不離窯口的日夜看守下,這對堪稱絕對僅有的彩瓷珍品終于成功出爐。
然而這還不算大功告成呢。
這對大賞瓶燒出來后,雖然讓劉永清、祝達年皆為歡喜,萬分的慶幸。
但他們也同時感到了設計上有些考慮不周,導致出現了不該有的瑕疵。
這對瓶子好是真好,可就因為器型太大了,美感全靠百花不露的圖案來體現,未免顯得單調了些。
說白了,有點只可遠觀,不可近瞧的意思。
于是他們不約而同,開始琢磨著能不能增加點更精致的細節。
琢磨來琢磨去,他們的關注點最后就放在了花卉圖案的花蕊上了。
合計出來的意見是,要是能把花蕊變成黃金材質,立體凸起的就好了。
結果就因此想到京城獨有的花絲鑲嵌技藝。
這種工藝以精細巧妙知名,又被稱作金銀細工藝。
從誕生開始就是皇家御用工藝,專門為皇家做高端定制金銀首飾的工藝。
其精粹不僅在于花絲,為打破金銀材料的單調,也在于鑲嵌珠寶和點翠增色的妙法。
以定陵出土的金絲翼善冠來說,這一頂帽子的精致程度絕對令現代人感到匪夷所思。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河县|
尉氏县|
东乌珠穆沁旗|
高阳县|
灌云县|
广宗县|
志丹县|
饶平县|
胶南市|
九龙城区|
青铜峡市|
仪陇县|
富裕县|
富平县|
夹江县|
明水县|
疏勒县|
鹤壁市|
和田市|
杭锦后旗|
山西省|
鹤庆县|
泰顺县|
四川省|
溧阳市|
宜良县|
屏东县|
资兴市|
江津市|
台北市|
乐都县|
府谷县|
云南省|
兴仁县|
堆龙德庆县|
深圳市|
金沙县|
夏邑县|
米易县|
建德市|
宝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