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八章 人有三急-《國潮1980》
第(2/3)頁
但是七嘴八舌,大家伙折騰半天還是沒弄明白怎么回事。
要不是這年頭電話不方便,恐怕早就有人報警,去叫救護車了。
倒是幸虧最近小學里也開了英語興趣班,胡同里幾個貓嫌狗不待見的淘氣孩子居然聽明白了“ toilet”這個單詞。
跟大人們嚷嚷起來說“外國人沒大事兒,這是鬧肚子了,急茬要上廁所”。
胡同里的老百姓們這才恍然大悟。
于是幾個大嬸和大嫂,又是給拿紙,又是要帶路的,把這艾琳娜往附近胡同的廁所指引。
雖然語言不通,可廁紙讓艾琳娜弄明白了這些好心人理解了她的難處,也就跟著去了。
要說這時候,洋妞兒還是挺開心的。
那感覺應該差不多像當年轟炸東京迫降在華夏大陸的美國飛行員一樣,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沒想到一路小跑到了地方就傻眼了。
她萬萬沒想到人家給她指點的就是破磚墻半圍著兩個小房子,陣陣令人驚奇而窒息的氣味撲鼻而來。
她這才恍然大悟——哇,這地方她剛才來過的!
原來不是飼養家畜儲存肥料的地方,是京城的公共廁所呀!
聞著這種氣味,艾琳娜腦子里一片空白,堅決拒絕進去方便。
陪她一起來的幾個婦女莫名其妙,這洋丫頭怎么不進去啊?這到底急是不急?
有個大嫂看過不少集的《跟我學》,簡單的英文詞匯還記得一些,就模仿著電視里的花克琳對她說。
“hurry,hurry……”
后面跟來的幾個孩子起哄架秧子,炫耀他們所知。
“quickly,quickly……”
畢竟生理的需要是任何人都無法拒絕的。
就在這亂成一鍋粥的催促聲里,艾琳娜也怕招來更多的人,真的沒法再矜持了。
深呼吸一下,終于一步一步如上刑場一樣,決心嘗試一下京城胡同公共廁所的滋味。
可好不容易進去了,誰成想,艾琳娜又一陣風一樣跑了出來,臉色蒼白,幾乎嘔吐。
然后一著急,抱著一棵樹就哭了。
怎么回事?
原來艾琳娜朝黑洞洞的廁所里看了一下,發現京城公廁的廁坑居然是開放式的。
不要說沖水設備,連個遮掩都沒有,而且滿地的污穢之物,根本沒法走啊。
這一幕的刺激太強烈了。
最后……最后救星居然來自于廁所里面。
說來也巧了,有個正在上廁所的女人,是個中學教英語的老師。
她正蹲著跟人聊天的時候,沒留神一個金發腦袋露了一臉就跑了,還在外面哭,她也很好奇。
這位英文老師當然能說一口艾琳娜聽得懂的英語,所以這下溝通沒問題了。
而且更妙的是,這里距離景山街道辦不遠,那兒就有一個寧衛民捐的廁所。
這英文老師不但知道,而且行事也挺果斷。
從胡同里攔住個剛下班回家的街坊,臨時借用人家的自行車,把這位已經動彈不得的洋丫頭給送了過去。
可想而知,這種處境下的艾琳娜見到條件能比得上京城飯店的廁所,那簡直絕處逢生一般的感動啊。
等她一身輕松的出來,不但對今天所有幫助過自己的人感恩戴德,也對這個救了自己的廁所心生愛意。
沒別的,手邊就有相機,乞哧咔嚓這通拍啊。
既和英文老師合了影,也拍了許多廁所的照片。
回去之后,她則又哭又笑,顯然精神大受刺激。
報社的同事們還以為她出什么事兒了!
負責人一拍腦門,“oh,elinna! i’d never seen you so bad!what happen……”
結果,她卻給大家講起了在京城上公共廁所的故事。
再之后,負責人覺得有點意思,就給了她一個機會。
建議她就此事以觀察民生的角度,以游記的形式,寫篇稿子發表在報紙上。
別看艾琳娜還從沒發表過自己署名的文章,可驟然獲此重任,她對此還真不發怵。
道理很簡單,連京城胡同里的廁所都趟過去了,還有什么處境更難的?
寫就寫唄!
應該承認,這年頭即便是西方主流媒體,也不像幾十年后那么道德淪喪,惡意丑化。
艾琳娜的發表的文章還是很客觀、很實際的。
既寫了東方古都胡同景觀和日常生活的有趣,也寫了京城老百姓愛助人為樂的古道熱腸。
對于廁所則是一副很遺憾的語氣,認為這樣的廁所與一個大國首都的地位不相稱。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和县|
海原县|
保靖县|
汪清县|
太保市|
华亭县|
浦江县|
辽阳县|
咸阳市|
汶川县|
长武县|
龙南县|
互助|
鄄城县|
舟曲县|
乐清市|
朔州市|
星子县|
田东县|
万全县|
淅川县|
曲水县|
西充县|
澳门|
兴山县|
霍林郭勒市|
兰州市|
沙河市|
视频|
海林市|
宜兴市|
阜南县|
柳河县|
遂昌县|
延吉市|
称多县|
沧州市|
兴海县|
同仁县|
榆中县|
望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