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六百七十六章 下本兒-《國潮1980》


    第(1/3)頁

    普遍來講,這個年代的國人,非但瞧不起廁所這玩意,連帶著也瞧不起從事相關行業和工作的人。

    什么掏糞工,掃廁所的,開糞車的,一概如是。

    其實說起來,不外乎是因為我們當時的廁所的條件實在是差勁,只能用“臭名遠揚”來形容。

    究竟能差勁到一種什么地步呢?

    能差到都不配被叫做廁所,只能以“茅房”稱之。

    這話一點也沒有夸張的成分。

    這年代的公廁,建筑標準多是“一個坑、兩塊磚、三尺土墻圍四邊”。

    不但沒有門,而且矮得如同豬圈,廁所頂部為防雨只加覆兩層石膏瓦楞板,通風就是靠廁所上部,磚頭錯落磊搭留出的通氣孔。

    而京城百姓這時形容上公廁的感受,那是“一聞,二跳,三叫,四哭,五笑”。

    大致的意思是,在胡同里找廁所根本不用看標志,“聞”著味兒就能找著。

    進入廁所則污水橫溢,屎尿橫流在地上,一不小心摔一跤,一天渾身臭騷味。

    所以只能“跳”著前進。

    另外在夏日,廁所坑中的場面將會讓人驚心大“叫”。

    還有廁所里彌漫著的尿液氨氣能嗆得人眼淚直流如同“哭”狀。

    再加上便坑之間毫無遮擋,入廁的人們只能大眼瞪小眼,相對苦“笑”了。

    公廁的問題甚至影響到了共和國的對外形象,因為即便是公共場所,旅游景點的公廁也比胡同的公廁強不了多少。

    在很長的時間里,共和國境內的廁所,都是境外游客到內地抱怨最多的問題。

    有一些海外游客甚至因為被旅游景點的公廁給嚇著了,寧可中止游覽,也得返回賓館入廁。

    真有緊急情況,不得不被迫“入鄉隨俗”,那簡直能形成心理陰影。

    許多外國人會因為內地的廁所沒有隔板,只能用手抱頭面向墻壁,來個“鴕鳥政策”。

    為此,有些外國出版的旅游小冊子,就會鄭重提醒前往共和國的游客——“旅游出發前務必要在賓館提前入廁,旅游途中不要喝過多飲料,以免使用公共廁所,那里是華夏最骯臟的地方。”

    所以完全可以說,公廁問題的確是這個年代,我們對外難以示人的一塊臭瘡疤。

    不但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共和國的貧困和落后,也折射出了我們國家的人民素質與文明發展水平的不足。

    可要知道,還別看廁所這么臟臭,想上還不好找呢,因為數量也不足。

    據資料記載,八十年代中期之前,全京城只有五千五百座公廁。

    即便是京城最繁華的地段,公廁不過二十多座。

    居民區往往一片胡同才有一兩個公廁,日常捏著鼻子排隊上廁所那是常態。

    像西單南側的公廁前,排隊的人少時幾十人,多則二三百,天天如是。

    不知情況的人還以為這是在搶購什么緊俏物資呢。

    由此,也就有一個屬于年代性的特殊現象。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泰和县| 探索| 罗源县| 象山县| 阿尔山市| 富顺县| 邻水| 祥云县| 勐海县| 松溪县| 保德县| 赞皇县| 富平县| 宜宾市| 瑞昌市| 彰武县| 会泽县| 竹山县| 苏州市| 乃东县| 长岛县| 安多县| 乐清市| 都江堰市| 东辽县| 大竹县| 康马县| 宁都县| 惠东县| 班戈县| 湟源县| 繁峙县| 宁河县| 友谊县| 绍兴市| 宁国市| 江油市| 金川县| 贡嘎县| 鹤山市| 阳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