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說服-《國潮1980》
第(1/3)頁
窩頭是窮人的吃食。京城話里就常有相關調侃。
“小時候吃窩頭尖兒,長大了做大官兒!”
“看你這窩頭腦袋吧!”
“瞧你這窩頭命呀!”
“你兜里也就剩倆窩頭錢了!”
等等……
像這些話里的窩頭,無不詮釋著一個意義——貧窮。
可說實話,寧衛民在前世卻對此并沒有太多的感觸。
這是因為他吃過的窩頭都是點心一樣的玩意。
在經濟相當繁榮的時代,慈禧太后愛吃的栗子面小窩頭,已經不光在北海仿膳飯莊里賣了。
幾乎滿京城都在批量生產這玩意,然后裝進精美的包裝盒里,作為送人的禮品。
而大小飯館里的窩頭,更是成為了一道花樣翻新的時尚菜。
什么韭菜炒窩頭、包菜粉絲炒窩頭、油渣兒椒鹽兒窩頭、辣椒炒肉末配窩窩頭……
做法簡直太多了,配菜五花八門,口感也各有千秋。
所以寧衛民曾經一度認為,過去的人一提苦日子必提窩頭,似乎有點身在福中不知福的矯情。
窩頭這東西多好啊,別名可是叫“黃金塔”。
又營養又健康,味道鮮美,還不得糖尿病呢。
要不價錢怎么比大米白面還貴呢?
這就叫價值發現。
連窩頭都不愛吃,愛想吃什么?
但當他也回到這個經濟才剛起步的年代,不得不天天與此物為伍,他可就不這么想嘍。
在缺鹽少油的環境下,窩頭已不再是酒席上的點綴,成了每餐必不可免的主食。
用民諺來說就是“一天到晚的大窩頭,老腌蘿卜沒點兒油”。
于是這玩意突然間退去了華麗的裝裱和配飾,只剩下了那又干又粗又牙磣的口感,和那寒酸的窟窿眼。
而這直接導致寧衛民對窩頭的態度,也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
他從過去的自愿吃,喜歡吃,變成了強迫自己吃和不得不吃。
甚至還因為難以下咽琢磨出了不少因陋就簡的花樣兒。
比如往窩頭里摻點糖精,即可讓窩頭多出一絲甜味。
比如將窩頭切成片,放在火上烤,能烤出焦黃的脆殼,一咬嘎嘣脆。
再比如將玉米面發酵,蒸出來的窩頭便會蓬松許多,好吞咽了不少。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仁县|
阜新|
文水县|
赤壁市|
方正县|
开远市|
胶南市|
昂仁县|
和林格尔县|
上饶县|
河源市|
崇明县|
宝清县|
东丰县|
霞浦县|
揭西县|
富川|
库伦旗|
高碑店市|
霍邱县|
普陀区|
新营市|
海原县|
图木舒克市|
景谷|
开封市|
五大连池市|
大城县|
清涧县|
平原县|
讷河市|
资中县|
如东县|
出国|
临汾市|
华蓥市|
南汇区|
三亚市|
阿巴嘎旗|
平武县|
隆安县|